天平家园 鹤翔航头 朱家角 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 宝山社区 璀璨徐家汇 定海家园 科瑞物业 湖南社区 健康枫林 今日虹梅 今日练塘 龙华社区 曲阳社区 庙行之声 北站社区 江桥报 太平家园 嘉兴天地 美丽顾村 和谐盈浦 金泽报道 康健社区 走进广中 川北印象 重固家园 今日佘山 永丰社情 友谊社区 今日张江
关闭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丁法章回忆录十九:神秘宝岛探访记

2015-01-08 15:10
来源:新民网        新民网编辑:王玲    作者:丁法章T | T 字号: 打印 参与评论(0)

  1993年4月,台湾《中时晚报》对我们的访台邀请终于获批。6月7日至20日,我和报社编委、政法教卫部主任顾龙一起赴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访问。作为大陆报纸的总编辑被邀访台,我是继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丁望之后的第二个,因此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我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了到访这个神秘宝岛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里摘录的仅是其中几篇。

  台湾省,祖国神圣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那样地美丽而又富饶!可是,由于人为的政治因素,它被整整封闭隔绝了40年,多少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天各一方。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难以逆转,台湾当局终于允许极少数人入台探亲、访问,从而慢慢撩开了宝岛神秘的面纱。

  自1990年以来,台湾新闻学会、台湾大陆政策研究会、《讲义》杂志社先后4次向我发出访台的邀请,然而不是由于我的共产党员身份问题,就是因为现任职务关系,台湾当局就是久拖不批。直到1993年4月下旬,兴许是邀请方——台湾两大报系之一的中国时报系的面子大,《中时晚报》对我们的访台邀请才获得当局同意。这样,我得以和报社编委、政法教卫部主任顾龙一起,于6月7日至20日赴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访问。作为大陆报纸的总编辑被邀访台,我是继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丁望之后的第二个,因此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我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了到访这个神秘宝岛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里摘录的仅是其中几篇。

  6月7日(星期一) 阴有雨转多云

  我们赴台的入境手续,是委托台湾中华旅行社代办的。昨晚抵港后住了一宿,今天一大早在中国时报系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郑汉良先生的协助下,几经辗转,总算办好了签证,领到了机票。我们想,如果两岸直航,上海至台北不消两个小时,可这次要飞深圳,过罗湖,进香港,耗力不去说,费时近两天……念及于此,不胜感慨!

  下午1时20分,我们乘坐的华航班机终于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这架飞机被称为“空中客车”,可容纳300来位乘客。机上乘务小姐无不年轻貌美,操着一口国语,服务亲切周到,质量自不待言。“空中客车”在烟波浩淼的台湾海峡上空,经过1小时又10分钟的飞行,于2时30分平稳地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这是10年前刚建成的国际机场,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筑,其外观远不及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

  一下飞机就见到欢迎我们的横幅,在出口处受到中国时报系社长、总编辑和同仁们的热忱迎接。由于东道主事前疏通了机场的各个“关节”,我们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机场服务小姐和海关人员不仅为我们代办了有关手续,还一道合影留念。我和顾龙由社长、总编辑们陪同,分乘两辆轿车,沿着车辆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向台北市行驶。机场离市区约25公里,一路上,环顾两侧,除了一片一片的稻田,便是零零星星的村落和规模不大的厂房,很少有三层楼以上的建筑,个别房屋陈旧斑驳。总之,给人的印象,颇像大陆苏、錫、常一带江南农村的风光。

  今晚,《中时晚报》、《工商时报》发行人余范英小姐在落成不久的凯悦大飯店沪悦厅举办隆重的欢迎酒会。中国时报系的近20位各路诸侯们赴会畅叙,宾主双方都说了不少动情的话。入夜,当我们回到下榻的五星级福华大飯店时,但见房间里已陈放着余小姐、《讲义》杂志社、《工商时报》副总编辑等赠送的欢迎花篮和时鲜水果,给人宾至如归的温馨之感。

  6月8日(星期二) 阴有间断小雨

  根据我们希望多看看、多听听的要求,从今天起,东道主每天都给我们排满了参观访问的项目。今天是安排参观访问中国时报系的一天。上午9时许,面包车载着我们穿过两侧停满各种车辆的狭窄马路,在夹缝中缓缓前行,四五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近10时才驶达中国时报系的大厦。已在门前等候的中时晚报社社长兼总主笔林圣芬、总编辑林国卿马上迎了上来,将我们引进大厦,边走边作介绍。原来这是一座建成已五年多的综合性大厦,地上六层用作办公,地下两层均为工厂。整个建筑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尤其是底层大厅,宽敞明亮,气势不凡,为近年来台北市的著名建筑之一。

  林社长、林总编首先把我们引进二楼简报室(即概况介绍录像室),观看了为《中国时报》创刊40周年(1991年)所拍攝的大型资料片以及反映《工商时报》发展的专题片,使我们对中国时报系如何从小到大,从只有一张报纸拓展为拥有三报两刊,进而成为今天台湾负有盛名的报业集团的前进历程,有了初步的轮廓,尤其是对中时报人那种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在余小姐的引见下,我们拜会了中国时报系的创办人、现任董事长余纪忠先生。余先生虽八十有三,年事已高,但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至今仍在中国时报系执掌牛耳,有时还亲自动笔撰写重要言论。余先生今天兴致特别高,从《新民晚报》前身《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到对《新民报》的印象,从对报业的发展到对两岸统一的看法,竟一口气谈了45分钟,使陪同的主人也始料未及。余小姐说:“爸爸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少语,接待客人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健谈的时候。”

  午餐之后,东道主还陪同我们参观了编辑部、出版社、资料信息中心,并实地察看了报纸从电脑输入、制片印刷到出版发行的全部流程,深感中国时报系先进的设备、严格的管理、创新的意识和报人的品质,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于报界十分敏感的发行量问题,在参观印刷车间时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当刋有我们拜会余先生消息的《中时晚报》从印刷机上喷泻而出时,我问陪同的车间主任:“晚报每天印量多少?”不料他竟面露难色,尴尬地答道:“这是上头管的事,我不清楚。”

  6月11日(星期五) 阴有间断雨

  在工商时报社社长郑优和财经组组长郑真的陪同下,今天我们第一次离开市区,坐车来到位于台北市西南40余公里处的新竹科学园区参观。这是一个开发和研制高科技产品的基地,从筹建从现在初具规模,不过12年的历史。可见,台湾当局对发展高科技也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东道主特意安排我们参观了台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是因为该公司已连续三年获得先进,而且还在于其产品都与现代通讯有关。公司执行秘书丁惠香小姐与公共事务李郁小姐,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研制的微波传输、大哥大、二哥大、电传机以及卫星电视接收机等产品,殊不知这些东西除用于海湾战争采访的微波传送新产品外,其他的不仅大陆有,而且我们报社也有。由此也可以想见由于地理隔绝的原因,台湾同胞对我们大陆的现实情况了解得太少了。在参观中,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这就是看到了本月5日出版的《新民晚报》。这份报纸据说是有人从大陆探亲捎回的,不仅纸张好,字迹清晰,而且正好刋有我和顾龙应邀赴台访问的消息,所以感到尤为亲切。

  中午,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局长薛香川先生设便宴招待了我们。这位局长生于1944年,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席间,想不到他涉及科技的话题不多,却颇有兴致地大谈祖国统一。他说,古人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海峡两岸都是中华儿女,统一势在必行。希望搞政治的不要有“一念之差”,要对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但不管怎样,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必然趋势。即使本世纪做不到,下世纪也一定会实现。为此,海峡两岸的有识志士应尽快摒弃前嫌,一致对外,21世纪必然是中国人的世纪。他的这番话,无疑表达了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心声。

  今天还值得记一笔的是,台湾奥委会主席张丰绪连精彩的国际女排赛也只看了个开场,就专门抽出时间宴请我和顾龙一行。这位土生土长的台湾籍人,已60开外,从当县长到出任过台北市市长,可以说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来的,有着厚实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几年,通过参与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他对大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感原来的不少误解都是由于缺少沟通造成的。这次他率领台湾体育代表团到上海参加首届东亚运动会,觉得组织工作做得很出色,一切都比预料的要好得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感到很光荣,很自豪。今天的晚宴,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说话,他对发展体育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见解,对台湾时弊敢于直言的态度,使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之感佩。

  6月16日(星期三) 晴转阴有小雨

  昨天下午,我们乘坐华航班机,从高雄飞回台北,只用了40分钟的时间。今天起,我们又继续在台北的活动。

  今天上午,在《中时晚报》文化记者林馨琴小姐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接待我们的该院院长秦孝仪先生,曾长期做过蒋介石的秘书。他在交谈中不时流露出一种傲气,似乎这个博物院囊括了中华民族的全部“国宝”。实则不然,我们在参观后发现,这里尽管陈放了不少有价值的张大千的书画作品,也有一些稀世珍宝,但并非像这位秦先生吹嘘的那么玄乎。

  下午,我接受林馨琴小姐整整3个半小时的采访。她问及的题目主要有:《新民晚报》为何会拥有这么众多的读者?如今有无面临激烈的竞争?在挑战面前准备怎么办?对海峡两岸新闻文化交流有哪些看法和设想?等等。这些题目对我虽不陌生,但要回答得具体、实在,并非易事,所以采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我进行考试的过程,深化原有认识的过程。

  晚上,经《中时晚报》发行人余范英小姐的精心策划,晚报的头头脑脑们,在台北县淡水河畔的虹桥飯店,为我和顾龙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晚会。在这样一个环境幽雅、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彼此间都忘记了职务高低和年龄性别的界限,载歌载舞,尽兴欢乐。我这个不善唱歌的人,也情不自禁地登台和着众人哼了一曲《潇洒走一回》。

  6月18日(星期五) 晴转阴有雨

  这两天,主要拜访了台湾新闻出版界的一些同行,进行了业务交流。他们当中有:《联合报》社社长刘昌平、《中央日报》社社长石永贵、《自立早报》与《自立晚报》社社长陈荣杰以及《讲义》杂志社社长林献章等。在这里,特别要感谢台湾新闻学会会长楚崧秋先生,是他今晚特意安排的餐叙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同台北15家报社的主要负责人见面,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坦诚地交换了各自的看法。

  今天晚间的餐叙会上,我无疑成了众人最关注的对象。平时善于观察、精于思考的社长、总编辑们,向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目前大陆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前景怎样?报纸的商品化倾向会不会损害自身的形象?今后怎么办?……对这一系列的提问,我都尽自己所知、所能一一作答。事后,参加餐叙活动的林社长、林总编辑都对我说:“你讲得不错,很有说服力。”

  在我们的积极建议下,楚崧秋先生答应以新闻学会的名义,邀请上海新闻界组团赴台访问。这样,我们上海新闻界的一些老前辈就可以获得优先访台的机会,而且也可以缓解目前海峡两岸新闻交流不对等的问题。

  6月19日(星期六) 多云转阴

  今天是我们结束赴台访问前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忙碌的一天。

  上午,在中国时报系大厦,我们和林社长、林总编辑共同修订了1992年7月1日两报签署的新闻合作协议书,其重要突破是增加了组织资深记者互访的条款,并初步商谈了年内两报将要共同举办的几项活动。其间,晚报的主要负责人还陪同我们向余纪忠先生辞行。余先生充分肯定了我们此次访台的成果,还就有关新闻导向和言论写作发表了看法。

  下午,《新民晚报》和《中时晚报》联合主办,召开了上海投资座谈会。与会的都是台湾工商界有志于到大陆特别是到上海投资的头面人物。与会者在充分肯定大陆改革开放成果和对到上海投资表示浓厚兴趣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诉说了心中的苦衷与想法,希望我们能如实地反映给有关决策的领导。

  今天,也发生了一件令我不快的事情,这就是《中时晚报》今天发表的林小姐釆写的专访,事先未经我审阅,其中有个别段落表达不当甚而失实。例如,在采访时我说过:“《新民晚报》在传递最新信息的同时,重在采写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一般不刊登中央领导的长篇讲话,也不发表理论文章。”可专访中却写成:“中央领导的话不登,大道理不登……”。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失实。当晚,我向晚报负责人和林小姐提出了交涉,他们在表示“文责自负”的同时,向我一再道歉,真让我啼笑皆非。这也许就是他们所理解的一种“新闻自由”吧!

  6月20日(星期日) 多云

  在《中时晚报》吴副总编辑的热情相送下,今天下午1时50分,我们乘坐的班机呼啸升空,取道香港回沪,结束了这终生难忘的宝岛之行。

  从昨天晚上的告别酒会之后,一直到今天离开下榻的饭店前,我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不是接听问候电话,就是接待送行客人,真是说不完的悄悄话,道不尽的惜别情。这一切,都使我沉浸在纷繁复杂的思绪之中。

  是呵,这次赴台访问的日日夜夜,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太深了。可以说,这是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14天,了解台湾、认识台湾的14天,看望老友、结识新朋的14天,也是两岸新闻界同行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14天!

  我们这次访台的成果再一次地表明:

  沟通,有助于消除隔阂,缩短距离;

  交流,有益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合作,有利于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在这方面,台湾当局应顺应潮流,审时度势,放宽政策,为海峡两岸同胞的探亲、互访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见,台湾新闻界同行们,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盛情邀请和热忱接待!

  再见,台湾各界人士们,“我们的母亲叫黃河”,两岸统一有日,我们后会有期!

相关阅读:

  丁法章回忆录十八:了解读者最要紧

  丁法章回忆录十七:传家宝和特色菜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网编辑:王玲)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评分:
 /  人已评
>>已有条评论

您还能输入140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查看网站地图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上海滩微博

   

评论成功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