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而言,晩报主要是晚上给读者看的读物,又是在读者紧张工作学习了一天之后的读物;就空间来说,晚报主要是在家里看的,阅读的环境宽松、和谐、温馨。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阅读的读物,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才能让读者喜欢?我的论文《对新时期晚报工作的思考》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
我于1995年2月撰写的《对新时期晚报工作的思考》(载《新闻记者》1995年第3期)一文,是对自己主持晚报工作以来学习、实践、思考的一次梳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业务成果。它对晚报的特点、面临的竞争以及应对的方略,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因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被收入1996年《中国新闻年鉴》,还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
一、关于晚报特点
晚报同其它传媒相比,不论是机关报、日报、综合报、专业报,还是广播电视,有许多共性,比如都讲究新闻性与信息量。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同样也是广播电视的主体。受众无论读报纸、听广播或者看电视,其主要目的都在获取信息,了解当时当地包括外地以至世界刚刚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最新动态,以满足求新求知的欲望。可以说,各种传媒在信息传递的速度(时效性)、厚度(信息量)、广度(覆盖面)以及力度(深刻性)的要求上,几乎是一致的。
但是,晚报又不完全等同于日报,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用新闻界老前辈赵超构先生的话来说,晚报首先要在“晩”字上做文章。这句话一语中的。如何在“晚”字上做文章?第一,从时间概念而言,晩报主要是晚上给读者看的读物,就要发挥和日报打“时间差”的优势;同时又是在读者紧张工作学习了一天之后的读物。这两个时限非常重要。第二,就“晚”字的空间概念来说,晚报主要是在家里看的,即赵超构经常强调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由于是在家里看的,那么,阅读的环境是非常宽松的,是和谐温馨的。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阅读的读物,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很显然,由于这个“晚”字带来的时空条件,就注定了晚报的读者对象是家庭里每一个有文化的成员,就是赵超构所说的从8岁到80岁的各个年龄段、各种思想层次的人。有关办报的主旨就很清楚,主要是给读者在8小时之外提供最佳精神食粮,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报道内容来讲,既然是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看的,就应该有广泛的社会性,具有普遍的兴趣。至于在表述方式方面,赵超构非常强调“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平等待人”;强调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这些论述,就把晚报同党报、机关报、专业报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分开了。
总之,这个“晚”字的特点,决定了晚报的新闻报道和专刊、副刊一般应具有这样的“四性”:第一,强烈的时效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是以分秒计算的。对晚报来说,凡是当天凌晨到中午国内外发生的人们关心的新闻,都应该载入报端。晚报的新闻版特别是第一版,一定要“先声夺人”,力求绝大部分都是当天的新闻。日报、广播、电视报道过的要闻,必须重登的,也要“后发制人”,做到“人有我新”。第二,广泛的社会性。晚报面对的是最大多数的普通读者,要着眼于共同兴趣,发掘出普遍意义,切忌太专业化、技术性。要以普通读者的视角来撷取报道素材,评说新闻事件。第三,竭诚的服务性。服务性的概念很广泛,其中包括提供信息、传播知识、鉴赏娱乐的服务,也包括为读者办实事的服务。晚报每天推出的各种新闻版包括各类专刊、副刊,都应尽力让读者得到最新的信息,得到较多的知识,得到有益的休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价值和审美情趣。第四,浓厚的可读性。这首先与内容有关,但表达方式也很重要,赵超构强调“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强调“寓特殊性于普遍性之中”,要“通过生动的个别来反映普遍的一般”,都是增强可读性的重要条件。
二、晚报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全国报刊林立、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势下,晚报成了众矢之的,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太多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形势与任务的挑战
——日报向晚报“靠拢”的挑战
——广播与电视的挑战
——来自晚报界的挑战
三、在挑战面前怎么办?
竞争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在竞争和挑战面前,晚报怎样保持清醒头脑,变被动为主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迎接挑战。那么,到底采取哪些对策去迎接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1.强化时效性,增加信息量——充分发挥晚报同日报打“时间差”的优势
2.软中有硬,柔中有刚——注意强化晚报正面引导与思想启迪的功能
3.短些,广些,软些——最大限度地体现晚报的风格和特色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设想再好,举措再好,没有相应的人才去干,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总体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晚报的队伍比较年轻,自我“充电”的任务更为繁重。我们只有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真正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才能使理想变为美好的现实。
(本文第二、三部分内容有所省略,请详见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丁法章:我的新闻生涯》)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