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3日至11月21日,中英联合探险队10位勇士成功地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西向东穿越“死亡之海”的壮举,打破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可逾越的神话。《新民晚报》记者强荧正是这10位勇士之一。而当他向报社提出参加这次穿越行动时,我们却左右为难……
1992年第二季度,为适应扩版的需要,本报陆续从兄弟媒体和社会上引进了一批采编人员。在他们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都不乏闪光之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强荧,他不仅以多次“体验式采访”引起人们的关注,更用他穿越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的
壮举赢得广泛的称誉,一时成为沪上耳熟能详的新闻人物。
那还是在同年4月,在上海新闻界的一次聚会上,强荧找到我说:“我对《新民晚报》钟情已久,很向往能成为她的一名记者……”。
其实,我对强荧并不陌生,他参加长江漂流,以及与18位日本探险者一起风餐露宿、身骑摩托西行5000里的一篇篇纪实报道,早就扑入我的眼帘,并留下了良好印象。报社党委对这位《劳动报》新闻部主任要求加盟,采取了热忱欢迎的态度,他很快如愿以偿地成了《新民晚报》的一员。
到晚报后,他被安排在特稿采编室当记者,主要从事重大事件和深度报道的采写工作。然而开始时工作并不太顺当,尽管他已经有了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但让他去采写中国丝绸之路节的报道时,由于取材角度和文字表达不适合晚报,发回的3篇稿子,竟然一篇也未采用。这使历来不甘示弱的强荧受到很大刺激,心想自己这样努力,怎么一下子变得不会写稿了呢?实际上,强荧的困惑并非个别,这在新进晚报的不少采编人员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过。幸而,强荧的悟性好,在认真研究了晚报的报道特色和自己的长处以后,他决定从“身”入不一般的现场入手,闯出一条采写深度纪实报道的路子。从此,他以超乎寻常的胆略和魄力,先后参加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九万大山找野人,以及到几大著名战役所在地进行“战地重访”等重大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量多质高的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1993年9月23日至11月21日,中英联合探险队10位勇士成功地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西向东穿越“死亡之海”的壮举,它打破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可逾越的神话,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赞歌。强荧有幸投身这次穿越行动,成为10位勇士之一而载入史册。然而,当他向报社提出参加这一行动时,我们却左右为难。在60天的时间里,他要跟随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这可是太危险了。在历史上,还没有人完整地把自己的脚印留在这1500公里长的无人世界啊!可以说,成功与失败都是未知数。只是他去意已定,谁也阻挡不了。于是,报社为他办了一桌壮行酒,还邀请他的爱妻和儿子参加。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强荧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出发前悄悄地留下一个“黑匣子”,里面放着自己的遗书。我让报社派车送他去机场,他执意不要,当前来接他到机场的出租车在家门口按响喇叭时,这位汉子流泪了。就这样,强荧“风萧萧兮易水寒”地毅然踏上了探险的征途,表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可贵品格。
茫茫沙漠里的艰难险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天就是一年四季,白天酷热,夜晚爆冷。勇士们每人每天用来维持体能和生命需要的,仅有1公升水、一块充饥的馕。有时在遭遇危险之际
,甚而连衣服、鞋子、收录机都要一样一样地扔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探险队平均每天要徒步三四十公里,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每天当别人休息时,強荧却在忙碌着写稿、发稿,通过国际卫星,向报社发来一篇篇极其难得的探险手记,传来一幅幅极其难觅的珍贵照片。本报为他开设的特别专栏《死亡之海探险手记》,连续72天刊登他从沙漠里发来的纪实报道,广大读者每天都从他的生动记叙中感受着“死亡之海”的奇妙与凶险。
两个多月后,强荧等10位勇士凯旋。他的腰围从87厘米缩至77厘米,体重减了11公斤。极度疲劳和大沙漠里遭受的辐射,使他的免疫功能急剧下降,牙齿开始松动掉落,那时他才36岁。对此,强荧无怨无悔,他深有感触地说:“探险是一种苦难,然而苦难是一种财富,它比幸福更令人神往,更难以忘怀。”
是的,令强荧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艰难付出终于赢来了丰厚的回报:1994年2月16日,由新民晚报社牵头,《强荧“死亡之海”纪实摄影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在8天展期里,参观者多达10万人次。接着,这个摄影展又应邀到杭州、宁波、柳州等城市作巡回展出。在《新民晚报》刊登探险手记的基础上,强荧一发而不可收,又相继撰写并出版了《死亡之海60天》、《死亡沙漠之旅》、《穿越死亡》、《绝境的地图》等著作。在他的创意下,1994年8月9日,新民晚报社和上海拍卖行联手,在兰馨大戏院举行了“强荧探险物品和照片义拍”活动,并将义拍所得10万元,捐赠给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要用于表彰和奖励那些敢于冒风险、敢于到第一线采访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新闻记者。
强荧在大力倡导记者风险采访的同时,还深得《新民晚报》的真传,积极深入一线,把笔触对准平民百姓。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他大胆探索,以体验式报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为此,他亲身做“的士”驾驶员,到保险公司做推销员,在街头卖报纸,站马路当巡警,上救护车做担架员,甚而到火葬场当殡葬工……在和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朝夕相处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体验他们的甜酸苦辣,洞察他们的精神世界,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将这一切写在文稿中,反映到版面上,努力为他们鼓与呼。由于这些报道来自底层,报的是真情,说的是实话,特别能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从而一次又一次产生了轰动效应,赢得读者称道。一些“的士”驾驶员感动之余,慨然表示:“强记者若要用车,我一定随叫随到,而且分文不收!”
1995年,强荧被中国记协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在鲜花和喝彩面前,他深知是《新民晚报》成就了他的事业,造就了他的人生。1998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后,实行干部交流,他被调离晚报。在一次会议上,领导宣布到他的名字时,他泪流满面地奔出会议室,伫立在门外的寒风中……他舍不得离开《新民晚报》这个使自己获得那么多掌声的舞台。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