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广西来到上海,既贫困又患病的少数民族妇女,以她含辛茹苦抚养弃婴14载的高尚情操,感动了新民报人,不仅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还走上了沪剧舞台、电影银幕,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奏响了一曲又一曲“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爱的颂歌。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社会新闻,最能发挥兴利除弊、以情感人的力量,历来为广大晚报读者所青睐。在1996年底到1997年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本报先后刋发了两篇同一题材的社会新闻,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连接,由于事例的典型和视角的独特,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奏响了一曲又一曲“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爱的颂歌。
1996年底,本报特稿部记者钱勤发通过深入采访,采写了一篇反映一名产妇在医院生下婴儿后,偷偷溜出医院的报道。稿件发表后,一时成为上海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就在这当儿,政法部年轻记者邵宁接到一封读者来信,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充满真情,来信人托邵宁将这封信交给无名婴儿的母亲,劝她千万不要感情用事,无论如何也要抱回自己的亲骨肉。当然,邵宁一时无法替她转交这封信。事有凑巧,未过几天,无名婴儿的父母有线索了,钱勤发随即写了连续报道,方知他们是因为经济拮据,无力抚养才将婴儿扔在医院的。原来,给邵宁写信的就是后来成为上海新闻人物的蓝金亮。她在第一封信中,曾隐隐流露出自己孩子的身世和无名婴儿很相似。当无名婴儿父母出现后,她又给邵宁写了第二封信,信中还夹有50元钱,希望代转给那个婴儿母亲买只鸡熬汤补补身子。
短短几天,蓝金亮接连给邵宁写了两封信,邵宁被深深地感动了,觉得这里面有新闻。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感,驱使她不容犹豫,第二天一早便按照信上的地址赶到浦东烂泥渡路,好不容易在一片棚户区里找到蓝金亮,一位贫困如洗、身患重病的中年妇女,一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妇女。邵宁听她介绍自己身䧟困境,却含辛茹苦抚养弃婴14载的坎坷经历,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一位忍辱负重的妇女如此高尚的情操,让邵宁震撼,让邵宁感佩,她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笔来便奋笔疾书,从晚上10点写到次日凌晨2点,几乎是噙着热泪写就了一篇长达4000余字的长篇通讯。稿件还未见报,蓝金亮抚孤的感人故事,已经打动了政法部的每一位同仁。从部门负责人彭正勇、强荧开始,包括分管的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大家纷纷为蓝金亮慷慨解囊。我在读了样稿后,也深为蓝金亮金字般的真情所打动,立即决定从总编基金中拿出5000元,帮扶蓝金亮,同时要求在版面的显著位置尽快见报。
1997年1月12日,本报《五色长廊》特稿专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邵宁采写的人物通讯《当年抚孤人笑痴,今日帮侬知是谁——蓝金亮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立即引发了上海人民的爱心涌动,编辑部的电话铃声不断,广大读者在来电中争相诉说自己的读后感,深情表达对蓝金亮的敬佩与关爱。为献上一颗爱心,不少读者不辞辛劳,来到报社排队捐款捐物,很快,捐款总额就达10多万元。这场自发的“爱心接力”活动,同样在报社内部,在新民报人中引起了连锁反应。许多部门和个人委托邵宁将捐款转交给蓝金亮,报社妇联还专程到蓝金亮家表示慰问,并送上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见多识广、嗅觉灵敏的采编人员们,在献爱心的同时,无不在传颂着、议论着在蓝金亮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传统美德和时代内涵。
蓝金亮真情抚孤的感人故事,也引起了上海戏剧界和电影界的关注。2月3日上午,当蓝金亮偕家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报社表示衷心感谢时,长宁沪剧团团长张东平、著名沪剧演员陈甦萍闻讯后立即赶来,参加了我们的接待活动。蓝金亮并不拘谨,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深情地介绍了自己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大有好转,过两天就要出院等情况。张东平院长对蓝金亮的故事很感兴趣,希望和报社合作,尽快将故事改编成沪剧公开上演。
经过1个半月的连续作战,由邵宁和张东平联合编剧、由陈甦萍主演的沪剧《金亮的心》,于3月18日晚在上海大戏院隆重推出。由于经过艺术加工,充分运用了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使蓝金亮的故事更为完整,更为集中,更具典型性,从而使蓝金亮那颗金字般的心,被凸现得更纯、更真、更亮。剧中主角陈甦萍的演出声情并茂、唱做俱佳,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台下观剧的蓝金亮,完全沉浸在剧情的发展中,不时用手帕抹着自己的泪水。演出结束后,我和市文化局、长宁区以及广西驻上海办事处的有关领导一起走上舞台,对演职员们表示慰问,对首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台沪剧出演了100多场。4月9日上午,上海东方电视台戏曲节目摄制组来到我的办公室,现场拍摄了本报与长宁沪剧团携手合作,将蓝金亮故事搬上戏剧舞台的采访录像。参与者除蓝金亮以外,还有我和张东平、陈甦萍以及邵宁等。采访录像于当周日就正式播放。
在本报与长宁沪剧团合作期间,我们还应上海影视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德之邀,就双方共同制作以蓝金亮事迹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进行了友好协商。结果,由本报文化部记者杨展业创作的《上海新娘》,经过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向1998年“三八”妇女节的献礼影片隆重公映,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我和朱永德的名字,作为联合制片人出现在片首,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