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世纪战疫 | 上海出版人因时制宜 试水多场线上读书会

来源:世纪阅读     编辑:董群力     2020-02-16 22:02 | |

  “张文宏教授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承担着极其繁重的临床工作,不时接受媒体访谈,奔赴各地指导抗疫,但仍慨然允诺,组织强大的编写团队。编写团队的医生常常深夜、凌晨才有空查资料写作,为在早上7点查房前传好稿子,往往是5、6台电脑同时工作。他们仿佛可以不睡觉,随时响应……”说到这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李珺有些哽咽。她面前架设着一台手机,屏幕下方的留言区里,网友们发出的“主编不哭”“加油”等暖心留言瞬间弹出。

  疫情发生后,上海多家出版机构立足自身特色,策划选题,开出“战疫书单”,从市民防护、心理调节等各个角度提供指南,覆盖上班族、老人、孩子等多种人群。新书如何抵达读者手中?实体书店不仅是更为灵活的销售渠道,也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推广平台。

  一台手机、一张小圆桌,2月13日在上海钟书阁芮欧店举行的这场防疫直播课,过去隐身于书页背后的图书编辑成了台前的主播。走进直播间的3位编辑李珺、萧烈、许蕾是《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的“幕后英雄”。两本手册都提供线上免费阅读版,《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还在喜马拉雅上线全书有声版,供读者收听。

  《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责任编辑萧烈说:“我们近期最常被读者问到的就是复工防护问题。”直播过程中,这些问题也在留言区涌来。有网友问:外卖安全吗?是否需要消毒?萧烈回答:外卖总体是安全的,但需选择正规的店家,这样才能保证食用的肉食、生鲜是经过检疫的,并且制作加工过程是合规的。还有网友问:平时出门需要戴护目镜吗?萧烈答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佩戴护目镜,只要做到不用手揉眼睛、碰口鼻就可以了。

  疫情期间,实体书店的线下客流锐减,另一方面,它们又如一个个节点,连接起作者、编者与读者。不少书店建立起了比较灵活的物流配送网络,在特殊时期,相比电商渠道,反而能更及时地将新书推送到读者手中。同时,书店店长们纷纷化身主播、荐书员,与读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诚如有业内人士提出,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书业从业者也要有志于树立个人品牌,形成对读者的影响力和黏度,方能真正经营好实体书店。

  “线下宣传和推荐停止了,我们转战线上。根据自身出版特点和优势,将重点放在丰富读者抗疫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上海文艺出版社营销总监汝乃尔告诉记者,该社正筹备发起“用文学点亮人生”线上阅读及分享计划,邀请作者以语音、图文形式线上分享、互动交流,并与各大书店社群内容共享。“不少实体书店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线上活动、同步发货的链条。这样的活动形式不受空间地域影响,并能通过网络辐射更多读者。”

  时间已经超过22点,活动策划人兼主持人颖川的提醒在“思南经典诵读会-线上活动群”中跳出:“今天就到这里吧,谢谢张博老师。”群友排队“感谢”随之而来,夹杂着还有人在继续提问。思南经典诵读会第一次线上活动嘉宾张博的语音没有停。颖川发出一个捂脸表情,张博把语音改成文字:“加缪太熟了,可以一直谈下去……”

  每周五晚在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固定举办的思南经典诵读会,自2018年4月书店开业以来,风雨无阻,周周举办。由于举办活动的空间有限,诵读会每场读者规模约在30至50人之间,与同为思南系列的思南读书会相比,更为“小而美”。

  受疫情影响,1月24日起书店暂时歇业,即便复业也不宜举办线下活动。2月7日,思南书局读者群里,一场由读者当主角的分享会开始了。“春节期间,大家都看了哪些好书?”书店公众号推送的鼠年第一份“朵云书单”里,5本推荐图书都来自读者,其中就包括加缪的《鼠疫》。

  有了这次预热,颖川和同事决心把思南经典诵读会搬到线上。第89期线上专场“重读加缪”预告海报一发出,扫码加入线上活动群的读者人数不断往上跳。

  思南经典诵读会线上专场还是定在老时间——周五晚上。19点25分,323位群友看到颖川发出的提示:“活动还有30分钟开始,大家可以带上书,泡好茶,准备围观和参与了。”有人调侃“迟到观众禁止入场”,有人回应“茶泡好了,坐等开始”。线上活动的优势在于随时“敞开大门”,活动结束时,微信群人数已经涨到349。

  19点50分,颖川再度上线,宣布了线上诵读会的规则,入群即可旁听、参与讨论,但嘉宾、读者单独分享期间不能插话。她@了4位先期报名的分享读者,问道:“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屏幕上跳出一串表示ok的手势。

  分享嘉宾张博身在南京,活动前半小时是属于他的时间。“今年是加缪逝世60年,加上最近大家十分关心的疫情,想起他曾经写过的《鼠疫》,这两个契机把他的作品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从加缪的出生、家庭背景讲起,这位旅法青年学者的分享滔滔不绝。解读+诵读,半小时里,张博发出了52条语音。20点31分,他发出文字:“先这样?”

  随后,4位报名分享的读者依次分享了《鼠疫》《局外人》《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片段。每位分享者都做了精心准备,活动群里,除了语音,还有视频、电子书划上重点的截图、朗读文本的内容陆续出现。读者分享结束,张博再做简单点评。参与人数尽管多,但次序井然。

  21点34分,活动预定结束的时间到了。颖川宣布:“大家可以自由提问和讨论,说不定能吸引嘉宾多留一会儿。”张博立马回复:“没事,反正不能出门。”读者的问题接连抛来:“加缪的《快乐的死》这本书为何知名度不高?”“加缪后期明确提出反抗和《局外人》时期所表述的一种自然真理是否有联系?”“为什么加缪拒绝存在主义的标签?”“加缪的语言读起来有韵律,这是译本的功劳还是原文的语言就非常出彩呢?”

  张博用语音一一作答,发出写过的论文PDF作为补充阅读材料,有读者拍下手边在读的书页作为观点的印证。还有手快的人做好一张图片分享到群里,那是先前朗读《局外人》的读者云峰的结语:“病毒好像幽灵一般悄悄偷走了人与人最基本的信任。人们突然被迫戴上口罩,贴上标签,被动地等待着一次一次接受检验。在与世间万物共通共荣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究竟应当如何面对?当然,我们不必那么悲观,其实疾病和死亡始终距离我们那么近,也那么远。只是疫情提醒了我们,让我们把一切看得更清晰了。浮夸的、虚假的、丑陋的,终于现出了原形。伟大的、真实的、美好的,也终于发出了能量,闪耀出光芒。”

  时间将近22点30分,颍川的同事发出下周五的活动预告——线上一起读布罗茨基,号召“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准备起选段啦”。“谢谢书局这次精彩的加长版线上活动。”“下周准时见!”微信群里逐渐安静下来。

  第二天一早,随着读者云峰发出一段录音,提议“事先录制好,然后再分享,是否比现场直播,效果更好些呢?”活动群里又开始讨论起来。有人发言:“错过昨晚直播,一早爬了两小时的楼(回听),然后就睡不着了,很想读书……”

  据悉,思南经典诵读会2月活动都将在线上举办,未来视情况调整。阅读相伴,“云上的日子”,充实。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