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十分上海·申秋 | 这条一公里的小马路,藏着上海秋味,诉说69年前的幸福往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新民晚报视频摄影部     编辑:沈佳灵     2020-12-07 09:0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意渐浓,寒意渐起,申城一年一度的落叶时节来了。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41条落叶景观道路,一条条“黄金大道”是秋的美景,踩一踩“落叶地毯”是秋的声音。

  本期《十分上海》,我们来到了普陀区花溪路,用影像记录这条小马路上秋天的样子,听听漫步在此的市民对秋日的爱与眷恋。

  早上8点多,花溪路醒来了。曹杨公园是附近居民休憩的好去处,环浜旁晨练的老者排成了行,年轻人步履匆匆消失在林荫尽头。

  秋意如诗淡,又如湘水清,无家人易感,有笔画难成。这不,有位老人沿着环浜边走边拍,她甚至邀请我们为她定格下和这里的合照。

  “你们不知道以前的花溪路,‘滚地龙’脏乱差,河浜发黑发臭,不过看看现在。”82岁的郁阿婆说,“如今我最想用美丽宜人四个字来形容这里。”

  提到身边的路、路上的树、树旁的屋,每一个在此生根的居民都有说不完的话。上午10点半,正在路边大树下做着声乐练习的徐女士,给大家上了堂“曹杨新村诞生史”。

  “要讲花溪路,就要先讲曹杨新村!”徐女士眉飞色舞,“曹杨新村是上海乃至全国兴建的第一座工人新村,我姑姑是杨富珍,国棉一厂许多劳动模范就住在一村,搬家那天敲锣打鼓别提多开心了,花溪路就是那时开拓的,现在的大树就是那时栽下的小苗。”

  聊到过去的面貌,她历历在目:“当时朝春中心小学那块儿,我儿子中午只能铺个席子睡在水泥地上,看看现在,公园宜人,环浜整洁,老年大学的同学们更能在秋日唱歌聊天,花溪路的变迁浓缩了我们这代人的幸福。”

  1952年建成的花溪路长约一公里,宽12米左右,是条不折不扣的小马路。只见有位姑娘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不停举起相机,原来她在工作。

  “我在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班,来这里观察‘落叶不扫’街道的情况。”吴小姐向我们“科普”,“花溪路本就是申城10大林荫片区的其中一段,现在的景色得益于梧桐生长时间久,连成了片自然好看。”

  有人来是为了工作,有人来是为了“逃避”工作。30岁的蒋女士在附近上班,她说吃完午饭来走走,是解压的好方法。

  “踩落叶的声音特别舒服,说不出哪里好,可我喜欢这感觉。”她边说边走,“我从事质量检查工作,觉得压力还挺大,秋天本就感伤,但走在这样动人的景色中,听着脚下传出的沙沙声,人会惬意起来。”

  临别时,她小声说:“老公不喜欢出门散步,孩子太小也没办法出门玩耍,不过有这样一个专属的空间,独自品味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别有一番滋味。”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这样评价这金色的季节。花溪路的落叶使人们留恋,花溪路的景色让市民沉醉,花溪路的发展令人们欣慰。

  有空也欢迎你去那里走一走,逛一逛,体会这条小马路上申城的秋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