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后街小店 | "爆"改延庆路四层老洋房 85后潮店主理人看中了什么?

来源:新民网     记者:萧君玮,李若楠,陈炅玮     编辑:龚莲     2018-07-29 11:25 | |

图说:闹中取静的延庆路上,潮流小店点缀其中。新民晚报新民网 萧君玮 摄(水印图皆同)

视频:"爆"改延庆路四层老洋房 85后潮店主理人看中了什么?视频摄制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陈炅玮

  【新民网·独家报道】延庆路,一条弧形的小马路,北起东湖路、西至常熟路,全长不过496米。欧式洋房与新式里弄穿插,组成了一个曲径通幽的梧桐深巷。

  在延庆路36号,一栋四层老洋房被刷成白色,极简店招直截了当——“the 36”。推门进去,一间精致小店“藏身”其中。

  打理店铺的是一位酷酷的上海大男孩,自我介绍叫“叁遊”。烫卷的长发扎在脑后,手上端着一杯冰咖啡,当叁遊完成给植物浇水,在大门外挂上一件透明雨衣等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规定动作”后……上午十一点,节奏音乐合着夏日蝉鸣从店中流淌出来,这家专营潮流物件的“潮店”开始营业。

  老屋X潮牌 最佳反差萌

  年轻人将潮流小店开在这条小马路上,看中的是老洋房的复古感觉。

  光看门头,小店并不起眼。老房子改造的店铺内,目力所及都是原样保留的木制楼梯、木窗框、木地板等,简洁装饰搭配各种花卉绿植,透着一股清新之风。

  店里陈列的货品,都是叁遊和朋友从世界各地寻来的潮流“尖货”,与这洋房既有反差,又相得益彰。逛遍小店,随处可见混搭和融合元素。作为装饰的家具,既有北欧风的沙发和小柜,也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人家常见的小圆桌和衣橱。店里售卖与展示的物品既有潮流时装、包袋,也有香氛杂货、复古餐具银器。这些大多是来自日本和欧美的品牌,同时也能找到上海本土设计师的“国潮”作品。

  能在个人印记如此强烈的小店“登堂入室”的品牌,不用说,设计理念肯定是入了店主慧眼的。例如墙上挂着一张牛皮纸被叁遊视作珍宝,这是他从特别中意的设计师处“请”回的亲笔手绘。除此之外,小店还在营销国外已较为成熟的“综合空间”概念。“在这栋楼里可以举行各种活动,办展览、搞沙龙。四楼的工作区域,也可以租借作为会议、派对场所。大家每次来不一定非要买东西,也欢迎坐下来聊聊天。”在年轻人的概念里,除了你付钱我交货的传统场景外,还应有更多社交属性。

  这些说起来有点“杂”的组合,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小店之中,就像店主叁遊的经历一样“跨界”。1987年出生的叁遊生长在上海,高中毕业后他留学日本,学的是略显枯燥的电脑专业。实际上,爱打扮的他心系潮流和时尚。小时候母亲的朋友从日本带回一条手绘牛仔裤,开启了他对潮流的感知。有趣的是,他毕业后就进入这家牛仔裤企业,做起了手绘师。

  留学期间,叁遊很喜欢去特色商店街逛小店,看得多了,心生向往。当积累了一些潮流品牌资源后他想,“何不回国试试?”2016年,他回国了。去年年底开始,他与朋友着手筹备一家潮流小店。几番抉择,机缘巧合,今年2月,小店在延庆路上开张,叁遊取门牌号为名——“The 36”应运而生。

  转角遇到爱 小店正精彩

  小店的装饰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叁遊却说,其中的微妙感觉很有“意外所得”的意味。

  创业之初为节省成本,很多陈设家具是他们二手淘来,再亲手整修和改造过的。一块皮料经过切割打磨,再用鞋钉钉在柜面上,旧柜子便有了新感觉。

  在僻静小路上开这么一家潮店,叁遊也是赌上了前景。网购弊端凸显,线下消费有复苏迹象,这是叁遊当初看好国内市场,决定回国开店的原因之一。可开张之初,店里那些国内尚不普及的潮流品牌还是遭遇“水土不服”。常会有顾客不解,“一件简单的T恤怎么卖这么贵”,“网上两三百元就能搞定的背包,你们要卖上千元?”。面对这样的不理解,叁遊总会耐心地把品牌背后的故事,独特的设计元素和理念讲给他们听。

  在叁遊看来,如今追求消费品质的人越来越多,但“会消费、懂消费”的潮流消费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上海有先天的时尚根基,有引领潮流的基因,他希望小店能成为一个窗口,“把好的东西和理念,传递给对生活有追求的人。”

  与相邻的“巨富长”三条知名小马路相比,延庆路闹中取静,着实低调,沿街居民区为小街带来了更多的烟火气。叁遊说,选址开店这半年里,延庆路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网红店、甜品店和品牌集合店陆续加入,给街区氛围注入了多元元素。

  “小街人流不及大的商业街,却能让人放慢脚步,安下心来逛逛走走。”叁遊认为,小街的悠闲氛围与潮流小店有气质上的共通,这种转角遇到爱的惊喜感觉,正是大牌云集的大商场里缺少,但消费者心中渴求的。

  在街角喝一杯咖啡、吃一个汉堡,开始一天的工作……叁遊的生活方式正慢慢融入整个社区,他感叹“这是小街独有的魅力”。而他也会用一条长凳、两棵绿植在店门口置出一处小景,回馈小街一份清新。

  (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若楠 萧君玮 文图 首席记者 陈炅玮 视频制作 龚莲 统筹)




  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几条重要商业街人流如梭,与之或相交、或平行,还有一条条梧桐树下的小马路,街边小店让人在不经意间偶遇“上海味道”。

  我们需要大商业街的热闹与繁华,也喜欢后街和小店的宁静与韵味。7月7日起,我们推出“后街小店”系列策划报道,走进“藏身”后街的小店,开启寻“味”之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