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功能性灭绝十年的白鱀豚今日疑似在长江中出现。
5月14日早上9:5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官方微博发消息称,14日早晨6:30,绿发会白鱀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中华白鱀豚保护地”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鱀豚。
本文图片均为@中国绿发会 图
14日中午12:20,中国绿发会官微再发消息称,科考队顾问华元渝对这两头白鱀豚的出现作出认定,甚至直接使用了“我看了,绝对是”的表述,随后又表示“图象很清晰!无须开会、可以发布。若有异议视频为证。”资料显示,华元渝曾是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教授,长期关注白鱀豚的生存状态。
随后,有水生生物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收到的视频从手机上看,难以肯定(是白暨豚)。而另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鱀豚专家在某白鱀豚专家微信群中声称,根据有关影像资料,他认为科考队拍到的是江豚而非白鱀豚。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白鱀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与江豚一样,是长江中的淡水鲸类。专家指出,功能性灭绝与完全灭绝不同,不排除长江里还有少量个体生存。
事实上,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曾有多次媒体报道出现疑似白鱀豚,却始终没有确凿证据。
14日中午,中国绿发会白暨豚科考队工作组工作人员苏菲向澎湃新闻还原了整个发现过程:5月14日上午五点五十八分,科考队开启了考察取证工作。起初,科考队员发现了江豚越出江面的情景,随即摄像拍照跟随江豚“而上”,随着江豚两三个,四五个一群的情景多次出现,科考队员当机立断的登上小型快艇,贴近拍摄。
六点十几分,在经度:118.0751180,纬度:31.2167990,三次发现、看到“白鱀豚”拱型越出水面并露出鳍背的情景,由于所在位置接近长江主航道,且豚的群体也向主航道驶近,科考队员担心惊扰豚群,以及主航道大轮船给豚群带来伤害,科考队小艇立即返回出发点。
据中科院水生所博士郝玉江介绍,白鱀豚体色青白,有背鳍,有一个长长的吻,体型要明显大于江豚,体态优雅。
苏菲也表示,长嘴和背鳍是白鱀豚的特征。脸颊至胸腹部是白色,但是受阳光反射或逆光影响,背部颜色看上去不一定是白的或者灰色的,也可能是黑的、棕色的,“白鱀豚出水是长吻先出水,接下来是背部、背鳍,每次出水,背鳍必定会露一下。出水动作优雅潇洒,非常温柔。白鱀豚个头明显大于江豚。”
原标题:中华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十年后疑似重现长江,科考队称拍到两头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