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晚报 > 正文

【新民眼】“10分钟”为啥不入急救条例

  姚丽萍/文 孙绍波/画

  愿望很美好,效果未必佳,甚至,事与愿违。

  立法,要避免这种反差,就要讲科学。

  今天上午,《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二稿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颇具争议的“10分钟”没有出现在修改二稿中。

  这10分钟,究竟是怎么回事,立法草案不见“10分钟”,缘由何在?

  在立法过程中,一种观点是:对急危重患者,院内急救人员和院前急救人员一般应当在10分钟完成交接。

  这也难怪,在人们的通常印象里,急救,就该体现一个“急”字,要快,10分钟完成交接,自然会对急救有帮助。

  但是,这个立法意愿并未得到“专业认可”。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立法论证会上,立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以及医学专家,普遍认为“10分钟”入法未必有益于、甚或有害于“急救”初衷;与其立法规范,不如由行业协会制定标准,更合适。

  何出此言?关键一点,“10分钟内完成交接”一旦入法,成为法定义务后,很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诉讼。

  目前,“10分钟”,只存在于两个文件当中。一个,2009年上海市卫生局的内部通知,事关院前急救患者转运和接诊;另一个,2012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事关医疗机构转运接诊救护车病人服务规范。这两个,都不具备法律强制性。

  迄今,尚未有国家或者地区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交接的具体时限,做出立法限定。未做限定,关键原因是,究竟是“几分钟”完成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交接,病人从救护车上下来如何诊疗,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涉及急危重患者的认定标准、认定主体,专业性强;因此,病患下了救护车,究竟“几分钟”完成交接,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疗行业协会,出面制定技术规范,更合适。

  除了专业原因,在申城,“10分钟”不入法,更有社会原因。

  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求、兼顾患者意愿,这是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如何就近、就急,满足专业治疗需要?一言以蔽之,能去近处的医院,就不去远处的,只要能救命。当然,如果患者或者家属一定要求送往“指定医疗机构”,也不是不可以,这需要院前急救医师先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确认。

  事实上,较之社区和二级医院,三甲医院似乎更“权威”,更受患者青睐,患者本人、家属指定医院,舍近求远,不罕见。于是,在某个时段,救护车集中奔赴三甲,乃至八九十来辆救护车脚跟脚抵达,病患瞬间积压,急救资源常常不堪重负。原本,较之日益增长的急诊需求,申城医疗急救资源尚未能与之匹配,一旦“10分钟”入法,结果却无法实现,势必造成医患矛盾,加剧医疗纠纷。

  权衡利弊,立法论证的结论是:急救条例不对交接时间作出规定。

  “10分钟”不入法,并不意味着急救不要“争分夺秒”。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救护车的周转效率,不但会有行业标准,更会受到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而且,一旦120救护车确定了去向,依照条例草案的设计,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有衔接机制,当120还在路上的时候,院内急救机构已经畅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做好了危重急救准备;立法还特别强调了“首诊负责制”,医院不得拒绝或者推诿急诊患者;对急危重患者,应当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

  如果说,医疗的价值在于偶尔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那么,24小时不间断地奔跑在路上的120救护车,就是一座城市里最有温度的风景。伴随深度人口老龄化,申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市民生命健康的压力剧增,在急救一线冲锋陷阵的120救护车,责任艰巨。它奔跑的速度,蕴藏着捍卫生命的热望;它畅通的程度,计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急救制度的设计,需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用专业、理性、群体的智商保护“城市的温度”——地方立法中没有“10分钟”,却会让医护尽最大可能救死扶伤。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 数据加载中……
【街谈巷议】送娃上“暑托班”?家长:送或不送都是爱 2016-06-23 08:30
聚合
生活在上海 生活在上海

这里,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上海人,有来自国内各地的新上海人,有不远万... [详情]

上海迪士尼独家“评测”报告:迪士尼这里有点暖 上海迪士尼独家“评测”报告:迪士尼这里有点暖

今天,万众瞩目的上海迪士尼迎来“内测”。专业“凑热闹不嫌事大”的...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友情链接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