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最新报道】政协委员朱军表示,近来出现学校甚至幼儿园公开组织学生隆重开展西方节日主题活动的现象。建议出台规定明确禁止。“原本属于西方的宗教节日,却被当作教育的主题内容,在浅层次的形式理解上演变为低龄化的狂欢,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十分不利。”对此,网友展开热议。
幼儿园过“洋节” 现象普遍
朱军委员所提出的现象,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网友“王超wen”指出,“现在幼儿园一到圣诞就要孩子做圣诞树,一到万圣节就要南瓜灯。”网友“一世欢颜”称,“孩子快幼儿园毕业了,中国传统节日没怎么过,国外节日一个比一个热闹。”
还有网友认为,崇尚“洋节”的现象不只在幼儿园存在。网友”JieChen”表示:“现在很多小学都会搞西方式的‘派对’。孩子没学什么,反倒苦了家长。”
“一些西方节日是有文化背景的,东方人去凑热闹,其实有点尴尬。”有网友批评称,一些学校忽略文化差异,“为了过节而过节”是不可取的。
传统节日的落寞:过节只知道“吃”?
“洋节”日渐流行。然而中国传统节日却不那么乐观。“现在有几个孩子知道中元节?有几个孩子知道端午节要悬艾叶?”网友指出,不仅是孩子,不少成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也不多。
“虽然清明、中秋都放假,但老实说,更多的人都是宅在家里,并没有去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和习俗”。有网友指出,传统假日放假起到了效果,但推广传统节日仍需加把力。
民众对传统节日了解程度有多少?一位网友略带调侃地表示,“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好像过节最重要的事就是吃?”吐槽之余,网友建议称,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必须得丰富节日的内涵。
“节日是一种文化,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不是问题,但是我们丢掉传统文化就很可悲了。”不少网友担忧,冷清的节日背后是传统文化的落寞,这个问题亟待重视。
崇洋要适当,传统不能忘
中国社会不断进步,思想也在不断开放。接纳西方传统节日,学习西方文化,无可厚非。
然而,一边是火爆的圣诞节、万圣节,一边是年味不足的春节和无人知晓的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应引起我们重视。
“洋节”过不过,这是个人自由。传统节日火不火,这是社会责任。如今的问题,并不在于“洋节”过得太多,而是传统节日知道得太少。
所以,在关注和接纳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应更广泛地考虑如何振兴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改革并丰富这些传统节日的内涵,使之更具有吸引力。(新民网 卞英豪)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