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视频 | HIV感染者Ben的第八年:用生命影响生命,“他们有需要,我就在”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若楠,孔明哲     编辑:尹尚胜男     2021-12-01 11:04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2013年,Ben被确诊感染HIV(艾滋病病毒)。

  因为发病,他曾被医生下过病危通知书。父母的爱和不离不弃,让他有了闯过难关的勇气。大病死里逃生,他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成为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的一员,加入防艾和关爱感染者的队伍中,致力于帮助像他一样曾经迷惘的感染者回归平凡生活。

  今天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从2012年开始,我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几位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Ben就是其中一位。这是第五年讲述他的故事。这一年,他又过得如何?

  摘下面具走上舞台 “他们突破了”

  “台子再挪过来一点。”“音乐一停,启动球马上推上去,动作要快。”“大家抓紧吃饭休息,12点最后一次彩排……”11月第一个周六,记者在静安区一个剧院和Ben碰了头,他正台前台后忙活,事无巨细地关照,气温骤降,他穿着短袖,额头却还蒙着一层细汗。

  当天下午是Ben负责的HIV携带者艺术支持项目——自我表达戏剧工作坊的结业演出。两年多前,他和专业舞蹈老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志愿者组成工作小组,帮助感染者通过舞动身体表达自我,达到疏解压力、心理疗愈的目的,由此招募并组建了上海目前唯一一支感染者团队。

  “去年结业是戴着面具拍了一段舞动视频,今年他们要上台了。”开场前,Ben很激动,在他看来,虽然不是公开演出,但组员们突破了自己,他们愿意摘掉面具,面对台下的观众——受邀而来的疾控专家、公益人士和他们的朋友。

  最怕隐私曝光的感染者,为什么愿意“直面”上台?“因为信任,大家就像一家人。”水水(化名)在10人团队中最会活跃气氛,他两年前确诊,这个团队他也参加了两年,看到小伙伴们从腼腆到开朗,从不愿开口到无话不谈,“20次活动结束其实很不舍,作为收尾,我们愿意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们其实活得很好’。”

  灯光渐暗,他们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诉说内心,有面对困境的困惑和挣扎,也有寻求方向的勇敢和努力。灯光亮起,他们挥舞着印有五彩手印的巨大条幅走上舞台,又依次从条幅后面露出自信的笑脸,整个剧场仿佛被点亮。

  “这就像是我们每个感染者的内心写照。”台上谢幕,台下的Ben久久不能平静,他用持久的掌声和热情的拥抱给组员鼓励。“如果说小伙伴们愿意摘下面具站上舞台是水到渠成的话,那我大胆地期待一下,今后我们将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表现,重新认识这个群体。”Ben说,促进社会对感染者的接受和认知是他们的目标,“大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有些误解和歧视,终该有消除的一天。”

  “只要他们需要,我一直都在”

  对Ben来说,11月总是特别忙碌,各类防艾宣传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尽管很忙,前几天他还是抽空乘车两个多小时去了一趟公卫中心。他的一位朋友病了,病得很严重,严重到住进了ICU。

  说起这位朋友,Ben很自责。几年前,他们共同的一位好友因艾滋病去世,消息来得突然,当时大家都很难过。这些年Ben一直不避讳谈自己的工作,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科普和他们组织的活动,这位朋友还一直为他点赞留言。但万万没想到,如今这位朋友却因为发病住进了ICU。

  “真的很想问问他,为什么感染之后不好好吃药治疗,为什么有困难不找我。”但当走进自己多年前也曾住过的ICU,看到朋友虚弱地躺在病床上,Ben特别难过,原本想说的气话一句也没能说出口。朋友讲着在Ben看来“不是借口的借口”,而他只想说“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Ben说,自从做感染者关爱工作以来,他帮助过不少人,但这次的事情又让他开始反思。“很多人不用药不治疗,首先是无法接受自己感染的事实,焦虑和恐惧让他们害怕服药被人发现,或是认为自己得了绝症必死无疑。”这些年Ben遇到过不少案例,咨询时都答应得好好的,可后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我一直说,艾滋病就是一种慢病,做到像我一样几乎测不到病毒,其实不难。”进行检测明确诊断,领取国家免费药物,坚持每天服药,就能控制体内病毒载量,Ben总会反复向咨询者强调“流程一点不复杂,我会陪着你”,希望能打消对方的顾虑。

  “希望更多人愿意来找我,说说他们的真实想法!我有信心,只要他们信任我,我就一定能帮到他们。”Ben语气坚定,能帮助到感染者的事儿,哪怕放弃休息也是值得的,“很多人根据兴趣选择职业,而我的工作是和生命挂钩在一起。我希望我们不是彼此生命的过客和旁观者,而是共同的见证者。”

  【记者手记】

  “感染了艾滋病,把我从原本平静的生活中剥离开来,但也因为这个疾病,带我走上人生更有意义的道路……”结业演出上,Ben的这段话让我很感动,如此豁达的心态难能可贵。今年9月,他“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故事获得了上海年度十佳公益故事,由衷替他感到高兴。

  九年间我跟踪采访过三位感染者,这次被Ben邀请去看演出,感染者第一次以群体出现在我面前。看到这些积极治疗的人们在台上富有张力的表演,听到他们在台下开朗随性的笑声,接过他们热情递来的热气腾腾的工作餐,我愈发明白办这场演出的用意。亲眼见到他们,你或许会感慨“谁还不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而当你以欣赏的态度观看演出,他们也必定感受到了那份真诚。

  走出剧场,大家又是陌生人。而他们想要的不被另眼相看的“安全感”,你我都能给。

  (新民晚报记者 李若楠 孔明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