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百年前,这里是进步青年最向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摇篮” | 红色弄堂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若楠,陈炅玮,刘慧琴     编辑:龚紫珺,韦嘉维     2021-06-04 12:51 | |

  老渔阳里,南昌路100弄,

  当下最热门的上海弄堂之一,

  参观者络绎不绝。

  住在这里的居民生活如常,

  他们知道,

  这条小弄堂如今的不平凡

  都源自于一位百年前居住在此的“邻居”。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从弄口走进去,左右两边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左侧是新式花园洋房,而右侧的两层砖木结构老式石库门建筑,则正是建于1912年的老渔阳里。老渔阳里的建筑也有其别致之处,二楼转角有少见的弧形墙体,朝南安装有木质百叶窗。

  1920年春天,陈独秀来到上海,住进了老渔阳里2号。他住在2楼,楼下就成了《新青年》编辑部。

  很多青年人看了《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后慕名而来,在此热烈讨论。这个普通的弄堂不仅成了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还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其实,老渔阳里2号承担着更重要的历史使命。1920年5月,毛泽东来到上海,在此与陈独秀见面,探讨马克思主义。8月,这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由此展开了一系列革命工作。当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这里就成了会议期间的秘书处。

  “有租界密探闯入会场后,当晚,大家聚集到这里商讨后续的方案,李达的妻子王会悟提出了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的建议。”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张晓栋说,中共一大之后,这里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

  在老渔阳里建成两年之后,法租界扩张到这里。陈独秀在此有过两次危险遭遇,分别于1921年10月和1922年8月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虽然最终都被成功救出,但两次遇险说明这里已经被租界当局严密监视,非常危险。

  于是,党中央机关和陈独秀离开了老渔阳里2号。不仅如此,这两件事使中国共产党对法租界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此后,党的重要机关在选址时很少再选择当时的法租界了。

  监制:倪珺

  策划:薛慧卿 徐轶汝

  记者:李若楠 陈炅玮 刘慧琴

  面塑制作:张书嘉(非遗面塑第三代传承人)

  海报:谢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