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韩国“欧巴”,淘金七浦路|在中国做生意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首席记者 萧君玮,董怡虹      编辑:沈小栋     2021-02-22 12:04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各式时装、人来人往、平板小车、忙碌快递……上海七浦路商圈,作为全国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被人熟知。如今,外来者在这老牌市场中发现了怎样的新机遇?

  扎根七浦路的韩国大叔

  七浦路,东起于上海市虹口区江西北路,西止于静安区热河路,全长约1公里,有多个服装市场。圣和圣韩国馆,是其中一个以售卖韩国品牌为主打的市场。

  刘浚牟就是这里的商家,他有两个店面,被大家称作“韩国大叔”。“据我了解,这里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韩国老板在开店,如今有一半因为疫情留在韩国,不过大家的店还在。”

  刘浚牟来中国已近15年,当时他被韩国一家外贸公司外派至中国,看到了这里的机遇。此后他决定自己创业,“过去,中国的个人不能直接去东大门(韩国首尔东大门市场,韩国的服装批发集散地)批发,只能凭旅游签证过去,然后拿货。”刘大叔以韩国人的身份打通渠道。当时多个韩国馆在七浦路兴起,他在朋友介绍下,在圣和圣韩国馆开起了服装店专卖韩国货。

  在刘浚牟的印象中,2008年奥运会前后开始兴起“韩流”,到了2015年韩国东大门市场有一半的货都卖给了中国卖家。“提到韩国,最出名的就两个市场,东大门和南大门,而中国的服装市场太多了,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巨大的需求吸引着我们这样的批发商。”

  全球疫情之下的避风港


  “中国的服装业发展很快,设计、款式、面料……过去韩国服装有的竞争力,现在已经谈不上了。”线上崛起,竞争加剧,成本提升之下,刘浚牟关了几个门面,一门心思在韩国馆卖货。

  而如今,走在七浦路上,最直观的感受是来批发的人少了,过去低廉的价格也被几百甚至几千的标签替代。不过在刘浚牟看来,七浦路商圈仍然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我们在的这个专门卖韩国服饰的商场,批发商知道这里正宗的韩国货多,就会来这里拿货,有一种集聚效应。”

  去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于刘浚牟这样的生意人来说影响不小,但机遇并存。“因为疫情,现在去韩国没有那么方便了。客人过不去,对于我这类本来就有货源的人来说,货反而比以前好卖。”

  今年,他的目标是搞定“线上生意”,“网络上的拓展十分必要,依靠七浦路线下的基础,然后在线上多卖货,我对未来有信心。”刘浚牟操着流利的汉语,诉说着新一年的小目标。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萧君玮 记者 董怡虹 制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