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视频 | 真实记录!他们在夜里巡遍“隐秘的角落”,为流浪的人送去温暖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董怡虹,徐鸣慧     编辑:韦嘉维     2021-01-06 17:52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入冬以来,上海大风凛冽,冷得人直哆嗦。上海闵行救助管理站站长康海芳提醒记者多穿些衣服,因为晚上即将开展的夜巡工作,要深入那些城市里“隐秘的角落”,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黑夜出动,去“隐秘的角落”送温暖

  晚上8点左右,坐上救助专用车,一行人整装待发。拿上手电筒、穿上红马甲,大家边听副站长金杰部署任务,边驱车赶往第一个巡视点。“今晚我们要去6个点位,天气越来越冷,我们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帮助。”金杰说。

  夜巡,是救助站的常规工作。“有少数流浪乞讨人员,无业人员或者是打零工人员没有固定居所,会在高架下或桥洞露宿。”金杰介绍,“作为民政部门,本着自愿原则,我们会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来救助站临时住宿,如果不愿意那就送一份温暖。”

  到达第一处巡视点需要穿过一片树林,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救助队员打着手电筒,熟练地走向目的地——高架桥下的隐秘空间。

  “夜巡的点位是了解与排摸后掌握的,入冬后,更要对可能出现流浪人员的地方定期走访。”金杰在一个“洞口”停下,往里看进去,床铺、被褥、桌凳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救助队员在现场巡视了一圈,没有发现有人,“住在这儿的人都是‘打零工的’,我们会把被褥等生活用品留给他们,最关键的是把救助站的联系方式留下,万一有情况可以及时联系我们。”

  救助人员随后前往莘庄地铁站北广场、商业中心、医院周边等地,在询问保安、居民群众确定近期并未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后,才放心离开。

  最终,记者在巡视的最后一个点位遇到了一位流浪人员。来自东北的他坚持不去救助站内过夜,金杰等人将被褥和求助卡片留下,告知联系方法后方才离开。

  吃着泡面,走投无路的他连声感谢

  刚回到救助站,值班人员就告诉康海芳来“客人”了。原来梅陇派出所接收了一名外地来沪人员,这位24岁的小伙返乡途中不慎遗失了钱包和身份证,只得报警求助,当晚便被民警送到了救助站。

  “肚子太饿了,只能打110求助。”小伙刚洗完澡,赶紧吃碗泡面垫垫饥,裤子破了一个洞,钱包身份证也已遗失。看他吃得正香,康海芳对他说出了后续安排。

  “今晚先住在救助站的男区宿舍,明天就帮你订火车票,回家要记得赶紧把证件补齐。”听完这番话,小伙儿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幸亏有你们的帮助!这里还有空调,我感觉很暖!”

  金杰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因为疫情防控需求,闵行公安联合城管、街道,对流浪乞讨人员等居无定所群体进行集中排查,做到“应收尽收”集中隔离后将他们送回了户籍所在地。

  “露宿街头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去年各方的努力,另一方面是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取得成效,流浪乞讨人员也主动回到故乡自谋出路了。目前,闵行区的流浪人员仅为个位数。”金杰表示,救助站依旧会将定期夜巡列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在温度低于零度或者是极端恶劣天气时,对这些人要重点照顾,救助站是他们永远的避风港。”

  记者手记:

  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2021年首个寒潮又来了,寒潮一波又一波,夜巡一晚又一晚。跟随救助站的大家巡视了一夜,我们体会了申城夜晚的冷,更感受到了默默涌动的暖。寒冷冬夜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穿梭,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不息的温暖与关怀。(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徐鸣慧)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