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别了,蜗居!记者镜头里的北外滩旧改 | 践行嘱托一年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周馨,黄于悦     编辑:高飞,施雨     2020-11-11 09:12 | |

  上海“十三五”以来旧改史上体量最大项目——东余杭路(一期)由虹口区110、111、112、113、114、115六个地块“打包”组成,共涉及居民5888证6322户。10月26日,这个超大规模旧改基地迎来了最关键的一场大胜仗——旧改签约率达到98.69%,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6000余户当地居民将告别蜗居多年的逼仄老房,告别手拎马桶、合用灶间的日子,迎接新生活。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虹口区旧区改造和房屋征收工作指挥部等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我有幸能跟踪拍摄这次大规模的旧改活动。在近一个月10多次的走访中,我看到了旧改进入选房后的每个步骤和过程,看到了居民的渴望,也看到了旧改征收工作人员的汗水和努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体量如此巨大的工作,实属不易。

  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老百姓对旧改的迫切,几十年的蜗居生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渴望搬进大一点新一点的房子是他们一直盼望的事。如今,梦想终于实现了。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10月14日 资料签收

  今天是居民到征收基地进行资料签收,拿评估报告和告知单的日子。

  保定路358号的征收基地里,前来看公示和房源的居民络绎不绝。一条条横幅衬托着这场大会战的氛围。

  这么多房源,看到有心仪的,拿纸笔记下来。

  认真看告示的居民。

  居民们围在彩虹湾的楼房模型前热烈讨论。

  # 10月16日 入户走访

  今天跟随经办人员到居民家中去看看。

  人们怀念弄堂的生活方式,它是上海人一个世纪以来的生活场所、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是上海人的根。

  东余杭路、安国路、舟山路、唐山路……这些并不宽敞的马路四周排列着一栋接一栋的老式房子,每一条马路都有许多弄堂通向周围居民生活的里层。在那些你所看不到的里弄里,狭小、逼仄、阴暗……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只盼望着有一天——

  即将被旧改的街道。

  跟着经办人员,踩着湿漉漉的石板地,绕着七拐八弯迷你小路,不知道穿过几个打着伞只能一人通过的小弄,我来到了张建停家。如果不是经办人员带着,我们一定会迷失在这里。

  张建停家住周家嘴路900弄,这里是他的出生地,住了已有50多年。在他看来,如今的弄堂和当年已有很多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邻居搬离,这里已没有早先弄堂热闹、邻里和睦的景象,所以他也渴望换个环境。

  同样住周家嘴路900弄居民陈雪定家,前厅只有6平方米多,加上后面7平方米多的房间,家里一共15平方米。几乎没法转身的房里堆满了东西,他们还在房间里搭了个睡觉的“阁楼”。厨房在公共通道里,几户人家共用。

  # 10月17日 货币签约

  今天是货币签约的日子。

  项目经理陈超正在听取居民意见。作为项目经理,性格直爽干练的陈超有自己对待群众的独特办法,在她手下,再难啃的骨头也能啃下来。她说,只有用真心换真心,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明明白白告诉居民政策并努力争取该得的最大利益,才能让居民积极配合旧改的推进。

  工作人员细致为居民分析“拿货币”和“拿房”的各自利弊。征收基地有几十间这样的房子,每一间都有三四名经办人员负责对接居民具体工作。

  工作人员为居民“精算”货币补偿方案。

  # 10月19日 摸号排序

  今天是拿摸房顺序号的日子,拿到摸房顺序号只是第一步,22日还要到这里来摸选房号。

  上午,征收基地里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虽然摸房顺序号并不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居民们仍十分重视,都赶了个早。

  选房摸号顺序号

  # 10月22日 选房摸号

  今天是摸选房号的日子,这个号将决定居民选房的顺序,十分重要。

  一大早,征收基地外已经全是人。

  工作人员报出每一位居民抽到的号码。

  没轮到的居民坐在台下,听着台上的报号,听到排在前面的号码,也会情不自禁地鼓掌祝贺。

  摸到号码的居民离开,现场座位逐渐空了。即将轮到的居民排着队

  轮到上台的居民搓着手掌,希望能带来好运气。

  09:53,摸号近两个小时后,只听到一声欢呼,阎桂秋摸到了0001号。她难掩兴奋,向人们展示她的选房号。她说她今天特意穿了红色的衣服,背上红色的包,图个吉利。

  阎桂秋一边打电话向家里报喜,一边忙着和向她祝贺和沾喜气的人们握手。走出征收基地的阎桂秋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居民纷纷为她鼓掌祝贺。

  # 10月23日 选房首日

  正式选房开始了,将持续三天。居民们将根据自己的选房号分批次来到征收基地。

  居民们按照序号被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一个等候区。八点刚过,摸到0001号的阎桂秋穿着她摸号当天的红衣服,背着红色的背包,挽着经办人的手,第一个走向选房板。

  一个个被叫到号的居民小跑向选房板,直冲向自己看好的房子。

  再一次核对清楚,几栋几楼几室,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对,就是这个”,贴上红条子,一桩大事定好了。选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后,经办人也开心地笑了。

  # 10月25日 选房第三天

  选房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现场氛围和第一天有些不同,可选房源少了,选房板前聚集的人多了,各种讨论多了,犹豫不定多了,但是最终,总会有个相对满意的结果,第一方案不行,还有第二方案,第三方案。

  同是虹口区的彩虹湾房源较受欢迎。

  就是这套了!手按着,等着工作人员过来贴条。

  “看好了没有?定了啊,我贴啦!”

  下午一点半,彩虹湾的选房板几乎被红色覆盖。

  # 10月26日 签约比例达标

  今天是宣布虹口区东余杭路旧区改造(一期)房屋征收签约比例达标的日子。意味着虹口今年完成旧改超过10000户,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旧改任务。

  当主持人宣布签约比例为98.69%后,礼花冲天。

  开心的居民们拿着牌子走上主席台,站在签约比例的屏幕前欢欣雀跃,让记者们拍下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幕。

  一路陪同居民的经办人员也终于卸下了肩头的担子,自发地聚在一起,高声地唱起了《我的祖国》,现场再度掀起了高潮。

  # 11月2日 弄堂生活

  今天,我再次来到东余杭路一带,感受这里即将消失的里弄生活。

  上海的老弄堂生活中,东家长西家短,邻里间有吵闹、喧嚣,也有彼此关照,有赤膊纳凉、围桌麻将,有弄堂游戏,有烟纸店、馄饨店、皮鞋摊……这些都是每个老上海人抹不去的浓浓记忆。孵太阳、乘风凉、螺蛳壳里做道场、亭子间……这些词也诞生于弄堂。关于弄堂,每个老上海都能说出很多,意犹未尽。

  当我们在东余杭路上看见报摊时,惊讶又亲切。摊主在弄堂口一边开着一间小杂货店,店外卖些茶叶蛋和粽子,再摆上一张桌子供人喝茶。这一边则摆摊卖报纸、杂志。

  随便走进一条小弄堂,总能看见街坊邻居们或坐或站在谈笑聊天。弄堂的上方也总是挂满衣服。

  东余杭路1021弄29号是间杂货店,居委会主任带着我们顺着小弄堂七拐八弯终于来到这里。虽然这里并不沿街,但靠着街坊邻居,开店的何云富说:能养活自己,还充实了生活。他的家就在杂货店斜对面,15平方米住了45年。

  老何给小店取名“何晨杂货店”,因为正在清货和收拾东西,店里显得有些杂乱。何云富说,这是自己第二次退休。

  店里一角的老式玻璃糖罐充满怀旧色彩,老何说这糖罐他小时候就有了,现在和他一样是老古董了。那时候,有了零花钱,就会来买这糖罐里的糖。以后不开店了,这东西也不带走了……

  上午的阳光终于越过石库门的房子照进狭小的弄堂,老奶奶洗好痰盂,拿着刷子,踏着阳光,走在这她走了无数遍的小弄里。

  # 11月6日 陆续搬家

  为了赶在第一批搬家,住在舟山路450弄7号的杨建民早已把家里的东西收拾装箱,床也拆了。一大早五点多,打了一晚上地铺的杨建民就爬起来了。一个月前,老两口成功预约了上午六点的第一批搬家。

  早上六点,家具和行李都搬到了楼下,杨建民扶着缝纫机看工人固定。她说这缝纫机还是老母亲留下的,至今还在用,搬家了还要带走。最后在女儿的催促下,杨建民坐上小轿车,离开了她住了21年的地方。

  早上的弄堂有些清冷,太阳还没照进这狭窄的空间。挂着的一条条横幅是这弄堂里最亮的色彩。随着居民搬离得越来越多,以往一早叮叮当当早起的声音不再。

  68岁的王喜莲(中)是朝鲜归侨,和老伴两人住在东余杭路111弄18平米的房子里。她30岁搬到这里,如今要搬家了,特意买了苹果和火龙果,端着走出了这住了38年的老房子,希望从今以后的生活能红红火火。弄堂口碰见老邻居,拉着她告别,笑着说:以后微信联系!

  住东余杭路1143弄48号的袁继胜正在擦洗几根晾衣杆,准备带到过渡的出租房用。立在一旁的长长的撑衣杆,曾经用来往高高的铁丝上晾衣物,以后却用不上了,他说,谁要就送谁。

  抬头望天,居民拉的铁丝上还晾着不少衣物,但最醒目的还是2010年世博会海宝的玩具,主人家一直没舍得丢弃,洗干净了一起带去新家。

  东余杭路 1105号,今年63岁的陈建豪住在这35年了。搬来的时候女儿才刚满月,那时候,27平方米的两间老虎窗里住着五口人。如今老母亲也已经九十多岁,终于要搬走了,选了彩虹湾三期的房子,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一个小小的老虎天窗正在源源不断地从里面递出陈建豪家的家具和箱子,再借用二楼的阳台,吊往地面。

  陈建豪的女儿最后一次走下这黑暗逼仄的木质楼梯。

  走到大路上,又碰到一户人家正从二楼往下吊家具。周围人们匆匆忙忙,做着自己的事情,对这一幕已经见怪不怪。

  今天,“何晨杂货店”就要歇业了,东西也卖得差不多了,明天搬家。爱旅游的老何说以后自己要经常出去“白相”了。他从整理好的箱子里拿出一顶黑色的礼帽给我们看,这是2014年过世的老伴和他去法国旅行时为他挑的。

  #‍‍‍‍‍‍‍‍‍‍‍‍‍‍‍‍‍‍‍‍‍‍ 11月8日 期待未来‍‍‍‍‍‍‍‍‍‍‍‍‍‍‍‍‍‍‍‍‍‍

  第11次来到东余杭路周边旧区,这一次,要去见一个“很难搞”的居民,但是在这次旧改中,经过努力和沟通,他终于转为配合的“典型”。对于目前的结果,他很满意;对于未来,他满怀期待。

  住在周家嘴路900弄22号的陈鹤云是名新疆知青,当年在新疆呆了18年,一条腿落下残疾。因为过去吃的苦多,回到上海后的老陈慢慢地性格越来越硬,人送外号“缠豇豆”,难缠又难嚼。老陈家的房子只有10平米,户口有五人,为了这次旧改换房,也没少闹。经过项目经理陈超一次次的工作,不仅讲政策、还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帮他分析,定方案,“爱闹”的老陈最终选到了自己满意的房子。

  电表工人过来拆除了老陈家的电表,意味着老陈和这间房子彻底脱离关系。几个小时里,电表工已经拆了一筐电表,这些天是搬家的高峰。

  当我和老陈说,想拍下他走出老房子的身影,他依言往外走,突然回过头来对我挥手笑着说:圆满结束啦!

  再一次途经这个痰盂清洗间,旁边因为搬迁丢弃的痰盂更多了。搬进楼房,痰盂终成了历史的产物,倒痰盂的时代终结了。

  走出弄堂的一路上,这些天总能碰到正在搬家的人家。冰箱要的,床垫要的,电视要的,这大红的餐椅很好,也要的……

  街头,几名爷叔坐在路边“嗄讪胡”。一把热水壶,一杯热茶,就可以坐上半天。一位老邻居路过,递上一支烟,一句“侬啥辰光搬?”成了这时期邻居们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

  信步走进东余杭路1107弄2—88号的弄堂,一个小男孩正和他姐姐在弄堂通道上踢“球”玩。

  看见我在拍照,他便爬上了一旁的金属晾衣杆。小男孩身手敏捷,在如单杆一样的杆子上爬上翻下,还给我表演了各种“高难度”动作。

  对我这个陌生人,这名三年级的小男生除了只愿意告诉我他的姓之外,和我聊起了各种他喜欢的事情,甚至这几天家里搬家搬错了东西这样的“乌龙事”也统统告诉了我。他说他从小就喜欢爬这些杆子,和小伙伴玩抓人,甚至可以逃到石库门房子的屋顶去……

  看他说得兴高采烈,总不忍打断。这种从小在开放的弄堂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种对成人的自来熟,弄堂的一切都是他们玩耍的工具,七拐八弯的弄堂就是他们的玩耍天堂。即将搬去的高楼里也许不再有这些,但是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势必将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希望他在新式小区里还能找到他的新玩具和新朋友。一个全新的生活在等待着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