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心情不好就不做!爷叔佛系修琴,200多位主人排队等 | 宝藏爷叔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颖,肖茜颖,李铭珅     编辑:沈佳灵     2020-10-12 13:18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编者按】爷叔,是上海一宝。这群活跃于市井的男人自得其乐地过着小日子,也优哉游哉地享受着内心大世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上海人的特质和海派文化的魅力。10月12日起,新民晚报全媒体推出“宝藏爷叔”系列短视频,和你细品上海爷叔们的百味人生。

  年轻时长发飘飘,和刘欢、那英、刘晓庆同台“走穴”;后来说走就走,去澳大利亚、美国求学打拼;如今在肇周路80号经营着一家不少人心中排名第一的乐器修理铺子……72岁的上海爷叔冯顺成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位被修琴“耽误”的吉他手,向来只做自己有感觉的事,还“一不小心”做到了极致。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乐器过来就像被判‘无期徒刑’”

  冯顺成的父母是香港人,早年来上海做生意,所以他也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小广东”。要找“小广东”修琴,顾客都心知肚明一条“军规”:催不得。按他的说法,乐器进了修理铺,就准备好被判“无期徒刑”,有的琴一待就是一年多。

  每次修理前,冯顺成要寻遍市场,找到优质且最合适的材料,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他曾修过一把五百年前的明朝月琴。他说,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古人的手指温度。可见,每一件乐器都曾是拥有者的宝贝,直抵人们的记忆深处。因此,他也一再提醒自己,“修旧如旧”,多一刀、少一刀没得后悔,必须无比慎重。

  维修“马拉松”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小广东”做事是看心情的,不在状态时,坚决不动手。“着急了,手会用力不均,肯定修不到最好。”这时,他就要出门逛逛,喝点咖啡,或约音乐朋友一起去农家乐。就冲着这份精益求精,大家心甘情愿地排队等候,甚至有人千里迢迢地从外地把琴送来。所以,仅10.5平方米大的铺子几乎被两百把琴占得满满当当,当中的空隙只容得下冯顺成一人侧身小心翼翼通过。他甚至反复提醒客人送来乐器前一定得提前沟通,因为乐器实在摆不下了。

  “拆东西的感觉最好了”

  “小广东”从小就显露出一名优秀修琴师的特质——爱拆东西。家里的座钟、蔡司相机、手摇唱机等都难逃其毒手。“好奇宝宝”拆装数回无线电设备后,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修理。不过,更多的是拆了装不回去的情况,这时候只好准备吃一顿“竹笋烤肉”。但他依旧乐此不疲:“因为好玩呀,拆东西的感觉最好了!”

  由于父亲是个京剧票友,爱拉二胡,唱两嗓子,“小广东”也继承了音乐天赋,无论是二胡、吉他、手风琴、钢琴,一玩就会。年轻时,冯顺成是很多人眼中“吊儿郎当”的典型。他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背着吉他和好兄弟玩过乐队;登上过百乐门的舞台;还到各地“走穴”,给刘欢、那英、刘晓庆伴奏……

  1986年,“小广东”偶然看到澳大利亚一家职业吉他学校的招生消息,便录了盘磁带寄过去试试,没想到真被录取了。学习半年后,信心满满的他问老师:自己的水平在世界上算哪个等级?得到的答案却是:中下。“小广东”瞬间感到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既然弹琴做不到世界冠军,那不如不学。于是,他改学乐器制造和维修专业,他深信自己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到最好。在澳大利亚学了两年,他又跑到美国旧金山,跟着印度裔修琴大师继续磨练技艺。

  现在,72岁的他依旧保持每天练琴至少半小时的习惯。他说:“听得懂怎么出好声音,才能修好琴,不然只是把样子修好了。”

  (新民晚报记者 李颖 肖茜颖 李铭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