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视频 | 凌晨的“法师桥”:藏着拍摄上海最美的角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董怡虹,向袁媛,萧君玮     编辑:尹尚胜男     2020-08-08 10:22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台风“黑格比”影响上海期间,魔都的“水晶天”霸屏。藏在绝美大片背后的,有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地方。只要天气好,这里挤满了爱好摄影的人。

  凌晨3点半,新民晚报记者摸黑来到被爱好者们戏称为“法师桥”的乍浦路桥。

  名不虚传“法师桥”

  在魔都摄影圈,乍浦路桥位置特殊。它是苏州河从外滩向上游方向的第二座桥,站在桥上视野开阔,外白渡桥、陆家嘴近在咫尺。一个让诸多上海地标同框的黄金打卡点,自然而然受到摄影爱好者欢迎。

  在摄影圈,资深的爱好者们被称为“老法师”,随着来此拍照的人越来越多,“法师桥”这个称呼,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

  凌晨3点半,第一位摄影爱好者骑着自行车上桥占位。在老师傅支起脚架的空档,有个年轻人将拍摄位置定在他旁边。

  “我刚从青岛来上海,这不台风刚过嘛,之前有人拍到了火烧云,就想着也来试试。”26岁的小邢买了“随心飞”,特意将酒店选在外滩附近。捕捉各地美景是他的职业,也是爱好。

  记者问,为什么会来乍浦路桥拍摄?小邢反问:“全国拍照的人没有不知道这里的吧?”一旁的老师傅忍不住也加入闲聊,“从左边的上海大厦到中间的‘三件套’,再到右边的哥特教堂,上海的现代和历史都在一张照片里。”

  说话间,乍浦路桥已经来了八位摄影爱好者,上海风光“头号取景地”在黑暗中变得热闹起来。

  没谈完的恋爱 继续一起走

  清晨5点刚过,一丝光亮从天际线透出。在桥边聚精会神拍摄的人群里,陈女士是有些特别。作为唯一的女士,她的丈夫沈先生守护在旁。

  天还没全亮,陈女士打算先撤,沈先生立刻拿起脚架跟在身后。“一路风风雨雨,我们结婚已经40年了。”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年我迷上摄影后,都是他陪着我,有他在才拍得踏实。”

  原先都在浦东卫生系统工作的二人,退休后云游四方。“最喜欢云,前两天的火烧云我拍到了。”她一边展示成果,一边诉说痴迷,“云彩是千变万化、捉摸不定的。这里我7月30日开始天天来,没拍出一张重复的照片,我觉得和人生一个道理。”

  满头白发的沈先生一旁倾听,甘当太太的“绿叶”,“陪她拍照是个补偿,过去没机会好好谈恋爱,现在她摄影我照顾,全力支持!”

  拍下美景 放松心灵

  “台风来之前48小时是黄金期,可惜没空来,今天上班前想着来按几张。”眼看这阵子朋友圈大片不断,从杨浦赶来的安先生心痒难耐,要“抓住台风的尾巴”来试试。虽然错失火烧云,他却看得很开,“错过了也没办法,拍照片本就是碰运道的事情,继续拍就是了。”

  在张江上班的小吴掐着点按完最后一张照片后,也要赶在早高峰前收拾离开。“今天趁着老婆公司团建,孩子送到了父母家,才有空来这里。”这个理科男有着一颗文艺心,“从卡片机到单反,喜爱摄影的理由很简单,只有这个爱好坚持下来了,说明是真爱。”

  早上6点半,乍浦路桥上拍照的人群散去了,这座城市晨曦中的动人模样被大家定格在了相机中。

  小邢决定要把当天满意的照片传上网,因为“不能光自己把美景独享了”;

  沈先生打算明天继续叫老伴起床,毕竟“杨浦过来还是有点路”;

  摄影对于小吴来说,像是一个调剂压力的开关。他说,尽管拍照的机会少了,但是“偶尔出来拍一次真的好放松”……

  就和留在大家相机里的照片一样,凌晨来到这“法师桥”上的人,每个人都看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向袁媛 萧君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