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这届考生的“独特记忆” 新冠疫情下中国高考引关注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韦嘉维     2020-07-07 07:43 | |

  在推迟了一个月之后,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拉开序幕。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德国新闻电视台6日称,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大学入学考试,7日,中国将有超过1000万中学生进入40万个考场参加人生最重要的考试,“相当于瑞典的全国人口”。而对于近5万名北京市高三学生而言,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说,他们面临着“疫情”和“新高考”的双重考验。幸运的是,对于这届注定要“见证历史”的中国考生,考前的氛围可以说是疫情暴发近半年来的最好:进入7月以来北京确诊病例连续5天不超过2例,而作为民间市场信心指标的沪深股市,6日创下5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曾经来中国参加过中学交流活动的柏林米特区中学老师拉尔夫6日对《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表示,中国此时能举行这种大规模的高考活动,说明中国对控制疫情的自信。

  今年“最大规模国家级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国高考,吸引了全球更多关注目光。韩国《朝鲜日报》6日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即将举行“最大规模的国家级活动”,这就是7日开始的年度高考。而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1071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全国设有7000余个考点,考场多达40万个。中国地方政府在每个考点都设置了体温检测装置,如果考生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将被安排到隔离教室进行考试。据了解,每10个正常高考教室配备1个隔离考试教室。所有安装空调的教室将在开启空调的同时打开门窗通风。广东省建议考生提前一小时抵达考点,并准备好健康码备查。河南省则在每个考点都配置了一名专业防疫人员和一辆救护车。中高风险地区考生被要求必须佩戴口罩。

  BBC更细致地报道说,考虑到即使北京学生也必须现场参加高考,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所有考生和监考人员在考前接受14天的健康监测和体温检查。学校和考点被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一人一间。韩国“MT”网站6日报道称,今年的高考有了“别样风景”,除了每个考场中容纳人数有所削减外,考场服务人员大幅增加,全国监考及考务人员将多达94.5万人,而以往聚集到考场外为考生加油打气的亲友团预计将消失不见。

  《联合早报》称,今年北京市将有49225名考生应考,设17个考区、132个考点学校、2867个考场。每间考场考生人数从30人减至20人。每个考区设1至3个备用考点校。与此同时,今年是北京市“新高考”首考,首次允许考生选考。考期延长至4天。

  世界从高考了解中国

  德国新闻电视台6日称,高考对中国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是否能进入精英大学,也意味着未来的职业机会。尽管对学生来说压力巨大,但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筛选最优秀人才最公平的方法。柏林米特区中学老师拉尔夫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考”。德国尽管由各州决定是否在疫情中“高考”,但各州今年都举办了。一间考场最多只有8名考生和一名监考老师。学生们也必须拿着准考证入场,接着在卫生间洗手、消毒,出示未同病毒感染者接触过的证明,然后才可以坐在相隔两米以上的独立桌子旁进行考试。

  “中国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次最重要和艰难的测试”,俄罗斯EKD网站6日称,对于来自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高分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但是,高考也经常因可能贬低了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而受到批评。为了回应不满,中国政府每年都在对高考进行改革,解决大学录取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法国《欧洲时报》6日称,今年高考是对中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大考验,同时疫情也让一些学生更明确人生目标。周明杨是武汉一中一名高三学生,看到疫情期间逆行的医者,她对自己想报考的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医生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面对疫情中病人的疾苦,他们能站在第一线抚平很多人的创伤。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去帮助身边的人。”沙市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丁家顺感慨:“疫情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从他们的作文里能看出来,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更具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感恩之心……好像一下子懂事了。”

  “疫情下的高考:这届高三学子的独特记忆。”《联合早报》这样报道。“我们这一届高三挺特别,往年,这个时候已开始填报志愿了。”山西省太原市杏岭实验学校高三学生马跃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线学习期间,一边克服惰性学习,一边关注疫情防控,特别想念校园;返校后,体温检测、消杀防控、分散住宿、1米线距离,体验到平淡校园生活的来之不易,而这些特殊经历,让他更自律,也更懂得感恩。

  中国防控疫情“收到成效”

  世界从高考了解中国,也从中国看到抗击疫情的信心。“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日新增确诊者仅1名。”韩联社6日报道称,在新发地市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25天之后,北京5日一天新增确诊病例仅为1人,显示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没有出现第二波疫情。”奥地利《新闻报》6日指出,在美国疫情不断扩散之际,中国的确诊病例只在个位数徘徊。新发地市场的疫情很快被扑灭,这就是中国防疫的效率。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的经验表明,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不一定是一场灾难。北京疫情提醒我们,新冠病毒可能在任何时候重新出现,彻底根除几乎不可能。而北京抗疫的经验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更充分的准备以及对病毒的更深入了解,将破坏最小化。报道为北京用大数据抗疫点赞,包括把全市300多个街道、乡镇都按风险进行分类,分别用不同方式管理。报道称,“数据支持了更细致的方法”,避免了盲目的“一刀切”。

  日本PRtimes网站报道说,东京时隔两个月再次发生严峻事态,新冠病毒感染者在7月2日这天再次超过了100人。而中国的数字明显比日本要少。这个差距在哪里?报道引用日本作家浦上早苗的新作《新冠与中国14亿人》书中所写:中国抑制新冠病毒的对策非常宏大。比如只要在外面摘掉口罩,无人机就会发出警告,通过GPS追踪个人感染的风险,通过AI影像进行诊断,通过5G网络对感染者进行遥控诊疗,在医院使用了机器人护士等,“我们不应该无视我们看不见却正在进步的中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用张家港一家工厂复工的情况为例,说明在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国停摆后,中国如何在4个多月前就逐步重启制造业工厂,并为如何安全复产树立了典范。《华尔街日报》当天另一篇文章称,上周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活动正在积聚动能,“中国政府坚决控制疫情的策略正开始收到成效”。文章引用渣打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丁爽的话说,虽然短期内很痛苦,但中国先扑灭疫情然后再尝试大规模重启经济的策略,开始显示出是正确选择,尤其是与美国在没能遏制病毒传播之时就尝试重启商业活动相比。

  原标题:这届考生的“独特记忆” 新冠疫情下中国高考引关注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