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深挖!南京路上百年店招绕不开的两个名字,都曾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董怡虹,萧君玮     编辑:韦嘉维     2020-06-06 10:25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和改造进行时,几块“重见天日”的全英文店招成了近期的城中热事。店招上的“CHINA REALTY CO.,LD.”字迹斑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招牌上所写的“中国营业公司”是什么来头?

  它曾在上海滩留下哪些痕迹?

  百年历史的店招将何去何从?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薛理勇曾走街串巷,对南京东路的建筑和历史有过深入考据。店招出现后,薛理勇用一篇文章分享了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这些尘封的英文店招,掀开了历史一角,得以让我们回望百年前的上海滩商业风云。

  福开森:百年店招绕不开的名字

  南京东路江西中路路口,原星火日夜商店改造工程现场,黑底白字的“CHINA REALTY CO.,LD.”招牌有些斑驳。

  在薛理勇的文章中,有一张由私人收藏(李圣恺收藏)的黑白照片,展现了百年前的南京路。存在于街角的“CHINA REALTY CO.,LD.”正是当时上海滩排名前五的房地产公司——“中国营业公司”的英文名称。而公司发起者之一,是美国人福开森。

  福开森的职务和事迹很多,最为人熟知的是其曾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监院并捐银修建了福开森路(现名武康路)。

  福开森既是传教士也是商人,随着旧上海公共租界扩张,他牵头组织上海的美国侨民集资成立了“中国营业公司”,并担任董事。

图说:在一张明信片上,可以看到“中国营业公司”已经出现在南京东路上。来源:薛理勇 供图

  据薛理勇考证,“中国营业公司”1902年成立,1909年向美国特拉华州注册。“目前我能查到的资料显示,1909年公司门面迁到了南京东路江西中路这个转角。”薛理勇表示,“中国营业公司”最早其实也开在南京路上,在如今南京东路200号的位置。

图说:“中国营业公司”在美国登记注册的信息。 来源:薛理勇 供图

  那这家公司又是何时离开南京路的呢?这里又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当时上海滩的房地产大亨哈同。

  曾是上海滩最具实力的房地产公司

  1983年入职上海博物馆的薛理勇曾对这块店招所在的路段实地调研,南京路上的知名商家是他的重点考察对象。

图说:在加层改造前,“中国营业公司”的门面就租在如今这个转角。 来源:李圣恺 收藏 薛理勇 供图

  “比如王宝和酒家和王开照相馆都曾在此地营业。”薛理勇回忆,据当时这两户商家的老板口述,大约1922年这幢楼面临改造,当时许多商家都搬走了,“中国营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薛理勇表示,南京东路江西中路路口的这块地,当时属于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中国营业公司”正是向哈同租了这一门面,才有了如今的店招。

  当时租赁期限一般是20年和25年。薛理勇推测,双方租赁期满后,一方面哈同要收回土地进行加层改造;另一方面随着南京路租金水涨船高,“中国营业公司”因此将门面迁到了四川路。

图说:1937年时,“中国营业公司”已经迁到了当时的四川路70号。 来源:薛理勇 供图

  至于“中国营业公司”对上海的影响,薛理勇称,在旧上海房地产界,它可以说占有一席之地。据他考证,“中国营业公司”从事着土地交易、土地租赁、土地保险等多项业务。

  有据可查的例如兴国宾馆,这块土地就是其租借给英商太古洋行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营业公司”根据客户要求建造了多幢豪华住宅,其中最大的建筑即大家熟知的兴国宾馆1号楼。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营业公司”还代理了万国储蓄会、哈同洋行等多家公司的房产经租业务。有资料统计,20世纪30年代,其代理经租的房地产达200余处,涉及的公寓、弄堂房子、铺面数以千计。

  不过,盛极一时的“中国营业公司”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太平洋战争爆发,让房地产业一蹶不振,这些公司就此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薛理勇说。

  店招去留?建议各方一起讨论

  百年之后店招出现,社会上呼吁保护的声音不少。有网友留言,店招是历史的见证,应当保留下来,“希望能留住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与深度”。

  有网友觉得,南京路上一块全英文招牌不必过分解读,店招背后的故事值得寻味,“更重要的是把海派文化与历史传承下去”。

  作为学者,薛理勇认为历史要保护,但房屋状况也需要正视。薛理勇首先明确,南京路172号,也就是店招所在的这幢楼其实已是一座危房,房屋大修势在必行。由于此处被列入了黄浦区文物保护点,出于对历史风貌的保护,这幢楼一直保留至今。“我相信,大修之后,这里肯定会脱胎换骨。”

  至于这些店招何去何从,薛理勇认为,鉴于上海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十分重视,建议能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人士和相关单位开展一场讨论,在尊重各方意见,尤其是新业主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处理。

  没有一家公司永不落幕,商业社会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有人成功,就有人退场。“实际上,据我考证,从房子存在到1949年,这个店招的更迭至少有十多次。”薛理勇说,历史需要保护,也要考虑后来者的利益。

  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萧君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