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天使在人间!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来源:青年报     编辑:沈佳灵     2020-05-12 14:42 | |

  今天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

  因为疫情,今年的护士节注定不一般

  那些平凡又伟大的身影始终冲在战斗的第一线

  今天,让我们走近上海的白衣天使

  了解他们的故事

  感恩他们付出的一切

  祝上海9.71万名护士节日快乐!

  祝所有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郁园丁

  交了辞职信,却重返“战场”

  1994年出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郁园丁,是上海唯一一位三轮支援公卫中心的护士。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他原本已经提交了辞职信。然而,还没得到医院批准,这场疫情就来了。

  支援市公卫中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郁园丁是受了同科室护士吴文三的影响。吴文三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也是郁园丁的师傅。“驰援武汉,师傅没有过任何犹豫,除夕夜出发,这让所有人感动。我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我必须也要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傅吴文三是湖北人,他去了武汉;

  我是上海人,我进了市公卫。

  在抗疫的过程中,

  我们会互相打气鼓励,

  约定‘各自守护好自己的家乡’。

  2月11日,郁园丁第一次进舱;3月8日,第二次进舱,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4月5号,第三次进舱。郁园丁自己都没想到,他成了唯一一位三轮支援公卫中心的护士。

  “神奇老陈”,是仁济团队抗击新冠疫情的里程碑式人物。过年前,老陈入院,住院73天,其中ECMO支持治疗40天。在目前上海所有出院患者中,他是治疗时间最长,治疗过程最复杂的患者之一。

  郁园丁第一次进舱时,老陈还处于深度镇静中,几乎没有意识;第二次进舱,老陈虽然还没有撤离ECMO机器,但是各种系数开始好转,呼吸机参数渐渐在往下调;第三次进舱,郁园丁的护理对象不再是老陈,但是他知道隔壁病房内的老陈已经慢慢恢复,即将可以出院。

  老陈在治疗过程中历经坎坷,书上有的、没有的并发症,几乎统统经历了一遍,大家也真真正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呕心沥血”。老陈出院那天,出于院感要求,大家都没有能够给他送行。但是出院后,老陈经常给团队发他康复的视频。除此之外,还有家属反反复复的感谢,这让天团的每一位成员感动。

  一直到5月9日,郁园丁所在的这支仁济天团才离开了市公卫中心,回到了医院。这是坚守在市公卫中心时间最长的一支团队,他们离开时,市公卫中心A3病房的本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已经清零。

  在这场疫情之前,对郁园丁而言,“护士”仅仅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但是经历这次抗击疫情之后,他开始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回到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他,如今越发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之重。无论是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或者是医院的其他重症患者,救治每位患者时,都需要大家用尽全力。比方说要让ECMO患者脱机,是需要每天24小时不眨眼守出来的。护理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必须要用“心”去守护。

  今年的5.12护士节,郁园丁会和护理组长崔顺悦一起,去市公卫中心参加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其实在以往,他对护士节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因为即便这个节日属于他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却还是忙碌在一线工作护理岗位上。

  对话

  对“护士”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理解

  记者:经历了这场疫情,你对“护士”这份职业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

  郁园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护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工作,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能帮助到自己的国家。在支援公卫的这场战斗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战斗力之强大,我为自己的这份职业而自豪。

  在坚守的83天里,仁济天团共收治8名危重及重症患者,治愈出院5名,这都是28位队员共同努力换来的。

  现在我已经打消了辞职的念头,我会在护理岗位上坚持下去。

  李晶晶

  做事就要对得起身上的战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第一团支部副书记李晶晶是一名90后,今年是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三个年头。她也是此次第四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员。

  “我们医院大年三十那一天已经派出去首批驰援武汉的三人。预计之后还需要一些人手,护理部就开始动员全院报名,但是去的时间还不是很确定。”李晶晶就想,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绝不能退缩,危难的时刻应该顶上去。

  她和父母说了,结果父母都很爽气地予以支持。

  特别是我爸爸,

  年轻的时候当过兵,

  对于这种危难时刻的出征

  从来不会有丝毫地犹豫。

  医护本身就是救死扶伤的,

  本质上都是一样需要冲锋在前。

  于是,李晶晶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虽然脑海里也曾闪现过一丝担忧,但很快就克服了。2月15日晚,作为光荣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一员,满载着使命飞往武汉,负责为雷神山医院新开设的病区提供医疗救治,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

  正式接受的第一批病人里,一位84岁老爷爷让李晶晶印象深刻。“都是急救车直接送过来的,好多人东西都没有带齐。2月中旬的武汉,其实还有点冷,老爷爷秋衣秋裤都没有带,第二天家人想给他送进来却因为规定而不能进出了。老爷爷和家里人都瞬间失落和沮丧起来。”

  李晶晶明显感到老爷爷当天吃饭一直闷闷不乐的,感觉心里老是装着事情似的。心思细腻的她感到,一定是与秋衣秋裤有关。于是,交接班后,李晶晶赶紧在小组微信群里向男护士求助。很快就有队友先匀出了两套新的秋衣秋裤送去病房。

  事情虽小,但老爷爷当时很感动也很感激,之后还愉快地和家人进行视频提及医护人员都帮忙解决了。有了好心情,再经过十三四天的救治,老爷爷出院了。

  打针换药、擦拭喂饭、敷贴艾灸、聊天解闷……换了一身衣服、换了一个地点工作,只道是日常的护理工作,是让病患是有多感激?李晶晶从没料想到,这位曾经以为“活不过这个坎”的老爷爷出院时为医护们竖起了大拇指,深深鞠躬,“他差点就要跪下来了,我们赶紧去把他扶起来。”对此,李晶晶诧异极了。

  她说,自己并非在重症病房,比起那些直接需要插气管、做手术等更危险、更高难度系数技术活的白衣战士们,自己的这些都是“简单的份内活”,收到许多超规格的感恩,自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唯有做得更好才对得起身上的这件战袍。

  如今,经过回沪后的隔离期和休整,李晶晶已经回归到医院正常的临床工作中。在她看来,通过对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护佑生命市级的宣扬,不在于让某个人出名和闪耀,能让小朋友们从小就对医护工作有所了解和崇敬,让正在学习的医学生们不迷茫于前路的选择,让医患关系能更加和谐,那都将是此次疫情带来的别样收获。

  同时,李晶晶觉得,也要对在上海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说声感谢,送上掌声。

  是谁让我们能在前方

  那么安心地去帮助武汉的新冠患者,

  是因为我们的后方始终有人坚守,

  他们挑起了重担,

  分担并完成了更多的工作。

  抗疫不仅仅是去驰援武汉的医护,

  更有坚守上海堡垒的人们。

  对话

  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我们有担当

  记者:5·12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今年的疫情,让医护成为人们心目中别样的英雄。对你来说,这个节日,会有特殊的意义吗?

  李晶晶:护士节,我会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继续坚守。这是我正式入职曙光后的第三个护士节。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也能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责任。经过此次疫情,更加提高了我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个节日,也再一次让我为自己是一名护士而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

  王冬麟

  抗疫前线入党的90后男护士

  在1649名援鄂医务人员中,1041名是护士,90年出生王冬麟就是其中一员。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科室动员大家支援武汉时,他第一个举手:“我报名!”身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除夕年夜饭才吃到一半,王冬麟就收到出发通知,连夜集合出征武汉。

  在上海一共9.71万护士中,有2068名男护士。“重症监护室的男护士”——王冬麟的身上打上这个标签已有8年,他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比起生死,王冬麟说,自己更害怕活得没有意义。他曾在三年里两次赴西藏亚东县人民医院支援当地护理工作,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也前去支援。“假如真的不幸,我想留下点什么,值得被人记住。”

  铮铮铁骨亦有侠胆柔情,此番出征武汉,谁人能洒脱到不惧死生,王冬麟却自有股豪情:

  愿用我的青春、我的肩膀,

  与无数同行一起,

  为武汉人民筑起坚固防线。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们正在向黎明努力奔跑,

  马上就能迎来灿烂的太阳!

  2015年4月,王冬麟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18年6月,他参加援藏工作前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7月,由普陀区中心医院第二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武汉疫情一线,他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2020年3月19日,在抗疫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日子,让他终身铭记。

  很荣幸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火线入党,对我而言,是一种激励,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感谢组织的认可和信任。

  入党不重在结果,而重在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将以党员的身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跟随老党员的步伐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最前、不畏艰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时隔三个多月,王冬麟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普陀区中心医院内科监护室的护士工作岗位。

  “结束防疫隔离、恢复日常上班已经20多天,但脑海里不时还会闪回在金银潭医院的日日夜夜:洁白的防护服、护目镜上浓浓的水雾,还有病人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王冬麟说,那一幕幕“生死时速”,将成为内心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成了未来不断前行的动力。

  援藏丰富了王冬麟的阅历,援鄂让王冬麟更加坚毅,有机会他还想去国外援助。“应该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冲锋在前,趁着年轻发光发热。” 这段抗疫经历,让这位大男孩再次成长,他将在自己平常而不平凡的岗位上,为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全部力量。

  对话

  关爱和团结,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

  记者:再回忆金银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王冬麟:在武汉的日子里,各种贴心的关爱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常常工作到凌晨,半夜三更回酒店来休息,夜里不论多晚,在酒店大门外的寒风里,永远有一位值班的工作人员在站岗,穿着大衣,就坐在冷风里,等我们回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鞋底也不放过,帮我们全面消毒。

  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去上夜班,一位穿着制度的安保人员见我们是要走夜路去医院的工作人员,什么话也没说,就一路默默地在后面跟着为我们,打着手电筒给我们照路。

  这些细碎而平实的温暖,团结和关爱就在身边,希望和感动也离得那么近,让我们可以无惧危险和挑战。

  记者: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青年时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学习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王冬麟: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

  在这个特殊的艰难时刻,我们青年一代医护人员愿用最朴素的敬业来诠释什么是奉献,不忘医者初心和使命,全力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现在是时候,由我们9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了!这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动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