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超大城市如何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防控齿轮转动 安心防线密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编辑:沈佳灵     2020-04-07 14:43 | |

图说:上海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清明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早高峰,车流量上升明显,图为罗山高架路近高科(中)西路匝道口车辆排起长龙。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一座城市的突发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自1月拉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警报以来,上海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核心,各部门协同作战,全社会万众一心,为这座超大型城市筑起了一道道坚强防线。如今,上海已多日没有新增本地病例,境外输入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是上海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交出的答卷,这样的“战绩”来之不易。

  联防联控

  密织公共卫生网络

  1月24日,上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也迎来了史上“最紧张、最忙碌”的春节。

  “请稍等一下,我们为你测量一下体温。”“请出示一下您的随申码。”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入沪通道、社区管控、医疗救治三个重点方向,推出“组合拳”,构筑三道防护圈。在奉贤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后医护夫妻组合王骏、顾莹莹,第一时间取消了原本的蜜月行程,共同报名参加了集中隔离观察点的驻守工作。他们是上海众多基层医务工作者奋战一线的缩影。

  实践证明,联防联控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疫情期间,在上海的各类道口,社区医务人员24小时值守,累计对1000万余来沪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在居民小区,协同居村委干部、社区民警,入户对重点人员逐一排查,对超过35万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实施了居家隔离健康观察;上海卫健委联合住建、绿化市容等部门,持续推进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市1.3万个居住小区、24.5万沿街商户等部署落实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的增强,不仅需要群防群控的群众力量,更需要敏感而广泛的“末梢神经”。上海社区关口前移,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已完成182个发热哨点建设的目标任务,提供发热筛查、甄别、转诊等服务,密织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网络。

  法治保障

  强化依法防控意识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更是一次对城市防控能力的大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近3个月来,上海探索强化依法防控疫情意识,加强法治保障。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居家(集中)隔离措施实施以及违反防控措施的处置、境外隔离人员的收费问题、医疗救治费用的欠费处置,到复工过程中引发的纠纷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法治部门积极参与,为疫情防控在本市依法及时全面开展做好法治保障。

  同时,上海运筹帷幄,积极开展相关立法和制度研究,为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召集全市卫生法治方面的专家,认真研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下一步立法安排。此外,上海提出认真评估、及时修订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野生动物保护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快生物安全立法的建议,全方位提升城市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卫生应急

  体现城市硬核力量

  公共卫生管理防线上,上海疾控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做好舆情监控、信息收集和疫情研判。通过大数据等手段让疫情信息可视化、动态化,让防控决策精准化、科学化。为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上疾控首次进入机场,与机场口岸原有的海关、边检、机场三方形成“四道防控齿轮”,打造闭环管理模式。

  在医疗防控防线上,全市117家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坚持“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五不出门,发挥“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的作用。对确诊病例,上海按照“四集中”原则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调配最优质医疗资源及时救治。

  疫情防控,更是科研实力的大比拼。上海科技同样也亮出了硬核实力,瞄准“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这四个方向,先后布局了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同时,在药物和疫苗研发领域,上海牵头承担2项,参与5项国家科研攻关应急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倡导开展硫酸羟氯喹治疗轻型/普通/重型新冠患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团队不懈努力下,目前全国已有22家研究中心参与研究,成功入组184例患者,研究结果也即将进入中期分析。

  细化管理

  彰显上海治理温度

  随着响应调级,上海的防控策略也随着疫情变化不断调整,但上海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把防疫工作落实落细,用绣花针精神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你们在家不仅是隔离,更是在战斗!你们的生活垃圾放在家门口就行,你们安心在家,我们会做好后勤保障。”这样的话,社区工作者说了无数次。外地返沪的居家隔离人员因无法外出,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在集中隔离点,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跑上跑下,为隔离对象提供周到服务。他们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助力驱散疫情阴霾。

  疫情期间,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准确的防护信息,及时破除谣言危害,上海也动足了脑筋。除了疫情防控发布会的信息透明公开外,上海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应对疫情防控。比如,市卫健委牵头11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新媒体矩阵,38家市级医院推出1200多个科普栏目;打造“疫情防控市民健康科普50问”等系列科普等。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也赢得了92%的市民赞成。硬核的防疫科普,暖心的倡议提醒,广泛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力量,更增强了打赢阻击战的信心。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当前,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解决居民后顾之忧的社区工作者、守卫入沪道口安全通行的警察、为国守门的海关和机场员工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依然在岗位上坚守着。而坚守,本身就是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底线的有力武器。

  首席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