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今天满50场 话筒交给5位抗疫一线普通劳动者 | 疫情防控发布会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蔡骏     编辑:沈佳灵     2020-03-13 14:44 | |

  【新民晚报·新民网】民警、社区工作者、机场安检员、援鄂医疗队医生……从大年初二至今,今天是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50场。发言席的话筒,交到了清一色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手中。“他们都很平凡,都是一线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又很不平凡,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守护了我们的一方平安。我们要向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我们的敬意。”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尹欣说。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周馨 摄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细致、缜密,只有不厌其烦、反复勘察才能发现更多线索,避免进一步传播,使人群得到最大保护,这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公共卫生医师俞晓是一名90后,也是发布会召开至今最年轻的发言者。1月下旬疫情初期,俞晓遇到第一个病例——一家单位的一个员工从武汉回来后发病。疾控中心根据对他的初步流调判定了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了隔离观察。很快,他的密接者中的一位同事也发病了。为了追踪两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大,俞晓和伙伴们去该单位进行了现场补充调查,重新开展人员访谈,再次梳理两例病例从进单位到离开单位的轨迹,反复勘察办公室的座位分布,了解集体活动、就餐等情况,终于排查出了5名新的密接者。“就像公安破案一样。”俞晓坦言,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挺配合的,但有时寻找传染源的过程很波折,有些市民不是很理解我们的工作。“不过,随着媒体对疾病和我们工作的宣传,市民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工作开展起来顺利了很多。”俞晓说。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周馨 摄

  “作为一名机场人,我们一定会恪尽职守,严守好上海空中门户,请大家放心。”武戈是浦东机场安检旅检二科科长,疫情防控期间,他和500多名同事被紧急抽调支援浦东机场入境防输入一线,成立了安检突击队,配合海关、边检及相关政府部门,完成浦东机场入境旅客的防控识别、分类引导、转运护送等任务。他们引导旅客走专用通道并护送到上海16个区及邻省设在浦东机场的工作点,每逢转角,就有工作人员查验护照。最后,把旅客交接给各区驻点工作人员接手后,再次核对并填写信息,由所属街镇核实,并安排专车将其送至住所,进行居家隔离观察;需经上海前往邻省的将被引导至专门登记台,由所在省的工作人员负责转运工作;需要集中隔离观察的,由机场工作人员陪同通过专用通道到达出口,乘坐机场安排的专用大巴,前往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的隔离点。这样的“接力”,每天有近千次。每一次都确保做到“面对面”交接,“点对点”护送到位,一环扣一环,确保“一个不漏”的闭环管理。安检员每检查一证、一物、一人均实施一次消毒,为旅客提供安心的过检体验。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周馨 摄

  “怎样尽力减少疫情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呢?我觉得必须坚持问需于民。”钱海鸥是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北新泾派出所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她所在的元丰天山花园是一个有着4000多位居民的商品房小区,其中包括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外籍居民;同时还有入驻200余家企业的商务楼,就像是一个上海综合社区的微缩“盆景”。在选择快递临时集中存放区域过程中,小区特意选择了一个有摄像头能拍到全景的位置,并且经与物业协商,派专人进行管理。自疫情发生以来,小区没有一件快递被盗或被拿错;小区内有一个生鲜超市,它是大家的“菜篮子”,也最容易产生聚集性风险。“我和超市方反复商量,订立了分批入场的规则,并在排队通道设置‘一米线’,小区居民都说这种‘北欧式’排队大大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周馨 摄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作为社区工作者,一个口罩、一瓶酒精,就是我们的防疫保障;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我们的战疫阵地;一张嘴、两条腿,就是我们的战疫武器;不漏一户,不漏一家,不漏一人,不漏一车,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松江区九里亭街道贝尚湾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葛超君说。她所在的贝尚湾小区常住人口约7800人,根据信息登记共有外籍人员245人,其中韩国籍202人。葛超君介绍,目前在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员有18户,37人。考虑到跟外籍人员沟通有一定语言障碍,社区招募了外语防控志愿者,配合居委会讲解防疫政策,及时为居家隔离的境外返沪人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居民朴京子一家是朝鲜族,精通韩语,她和曾在日本留学的女儿一起当翻译,将信息表、告知书、承诺书等翻译成了韩文版和日语版,发放给小区的日韩人员。葛超君介绍,对于境外人员回沪居家隔离的,社区也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为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员梳理了一份服务清单,为他们提供送快递、送外卖、清垃圾等服务,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当然,这些服务对其他非外籍的居家隔离人员也一视同仁。“最初社区内有一些风吹草动,整个微信群都炸开了锅,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群里一一做好解释、纾解焦虑。面对疫情,我们工作人员全体上岗,手机24小时待机。”葛超君说,她做社区工作者已经三年多了,家人的支持、居民的理解是她最大的动力。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见习记者 蔡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