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钢琴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 浙北小镇洛舍从“造钢琴”迈向“做文化、打品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志炜 张哲萍     编辑:沈小栋     2019-06-20 19:48 | |

  【新民晚报·新民网】洛舍镇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一个小镇,全镇有近100家钢琴制造和配件企业,年产钢琴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7。走进洛舍,城镇雕塑小品、沿街立面装饰、景点设施设计,无一不点缀着钢琴元素,在街头巷尾侧耳细听,你总能听到叮叮咚咚的钢琴声。这里也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乐器协会授予唯一的“中国钢琴之乡”。

  1984年,湖州钢琴厂的成立,拉开了洛舍钢琴产业发展的序幕,乐韵、杰士德、华谱、海尔、中德利……这一个个响亮的企业名片体现的正是洛舍钢琴35载耕耘的累累硕果。

  目前,洛舍镇钢琴产业总产值已突破5亿元,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年产钢琴超过5万架。30多年来,洛舍的钢琴从简单的装配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如今这个浙北小镇生产的钢琴已经远销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钢琴制造业已经发展为一个别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产业。

  起源:农村木匠埋头造钢琴

  提起洛舍的钢琴产业,在业界有一个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1984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洛舍一家玻璃厂当厂长的王惠林出差到上海,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大街上排着长队买钢琴的人。当时,木工出生的王惠林用手敲敲这“木匣子”,萌生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能也造钢琴!

  回到洛舍,经过一番准备,洛舍农民破天荒地办起了钢琴厂,取名“湖州钢琴厂”,王惠林任厂长。然而说说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钢琴绝不是简简单单几块木板拼凑在一起的木头盒子,没有技术人才的支持,想让这个木头盒子发出美妙的旋律,那是不可能的。在当时,上海钢琴厂是国内最好的钢琴制造企业,通过朋友介绍,王惠林结识了一批上海钢琴厂的技术骨干。

  1985年1月22日,上海钢琴厂的何水潮等4位师傅辞职“下海”来到洛舍,成为湖州钢琴厂技术员。几个骨干的辞职,让上海钢琴厂的领导颇为不满,他们多次来德清要人,而湖州钢琴厂哪里舍得放。一场影响全国的人才流动大讨论由此引发。

  当时关于人才流动的争论非常激烈。后来《光明日报》发表了国家科委副主任滕藤、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的文章《人才流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国务院在当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报告中也指出:有的同志对人才流动表示担心,总的来讲,提倡人才流动方向是正确的,现在的流动,大部分是流向搞活了的企业,因为他们生产搞活了,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技术人员转向小企业,是无可非议的。

  在这场惊动全国的人才“争夺战”接近尾声之时,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1985年10月,洛舍第一架钢琴——伯牙牌立式钢琴诞生了。经鉴定,钢琴的主要指标超过了部颁标准,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洛舍农民实现了造钢琴的梦想,也给人才流动之争一个响亮的回应。

  随后的10年间,洛舍钢琴经历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不仅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产量越来越多,更让人欣喜的是,伯牙牌钢琴打入了美国,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裂变:别具风格的钢琴产业集群

  1994年,受全国企业转制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乡镇企业陆续转为私人承包经营。与此同时,不论是在技术培训还是在设备配置方面,湖州钢琴厂都已经受到了多重限制因素的影响,其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最终1994年湖州钢琴厂转制解体。

  当不少人认为洛舍的钢琴从此要销声匿迹时,一大批当年钢琴厂培养的技术人员却纷纷开始自立门户,如星星之火般开始迅速崛起。包括王惠林自己在内,洛舍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涌现出几十家钢琴厂。

  步入新世纪以后,一方面,洛舍镇钢琴企业公司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钢琴行业整体上以年均15%—17%的速度在增长,钢琴企业已经构筑成为洛舍镇一种新型条形块状经济。除了年产千台以上的十余家大型钢琴企业之外,镇域内还有大量以生产钢琴外壳及相关零部件为主的小型企业,它们主要经营为规模化的钢琴制造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业务,较为完整的钢琴生产产业链在洛舍镇已经初步形成。

  例如,一台钢琴一般包含有作琴壳、琴盖、击弦机、榔头、键盘、音源、音板等8000多个零部件,都可以在洛舍镇当地采购到。再如,国内钢琴名企“珠江”和奥地利钢琴名企“克拉维克”已经陆续将它们的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洛舍镇,它们所注重就是当地相对完整的钢琴生产制造与加工组装产业链。

  不仅如此,随着产业链的完善,钢琴产业和洛舍镇另一支柱产业木业之间也产生了良性的循环经济效应。钢琴生产制造需要批量优质木材,洛舍作为木业重镇,其300多家木业企业在这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琴生产企业的用料运输成本。同时,木业产业也随着钢琴业的发展而发展。

  现在,当年的湖州钢琴厂虽然早已解体,但是由它而生发的钢琴企业有近百家,年产钢琴5万多架,拥有“威腾”“瓦格纳”“海尔”“克拉维克”“洛德莱斯”“拉奥特”等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和企业。产品出口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产业发展集群,洛舍镇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钢琴之乡”。

  升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30年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今天的洛舍钢琴行业。但在很多洛舍人眼中,洛舍钢琴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曾经的洛舍钢琴最大问题就是品牌。许多企业在发展中,往往拥有2个甚至3个品牌,在市场上造成了一定品牌混乱,不利于洛舍钢琴的品牌推广。

  为了消除这个弊端,洛舍的钢琴企业开始纷纷“抱团”发展,目前“洛舍钢琴”作为区域商标已被所有符合要求的钢琴企业使用。为积极推动洛舍钢琴向高端化市场迈进,洛舍镇政府还筹备起了钢琴节,并组织洛舍钢琴进入各种国际乐器博览会。借助外来优秀钢琴文化基因的参与、传承和嫁接,融合出更有生命力的品牌,推动洛舍钢琴产业实现品牌提升及转型升级。

  在洛舍土生土长的钢琴企业,见证了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也参与了整个产业的崛起。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先锋军。“我们有顶尖的技术、完整的产业链,洛舍钢琴在全国数得上号。”乐韵钢琴负责人章加龙自豪地说。

  今年4月底,章加龙就牵头与上海钢琴有限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乐韵钢琴只是打个前阵,这次与‘老字号’琴企再续前缘,主要是希望让洛舍钢琴产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实现两地共赢。”

  35年前,洛舍在上海钢琴厂技术骨干的帮助下,办起了湖州钢琴厂,开创了“星期天工程师”的先河。说起这35年的渊源,每位洛舍钢琴人都津津乐道。现如今,经过35年的发展,洛舍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各地钢琴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很多价廉物美的钢琴零部件甚至只能到洛舍来配套。

  “尤其是上海钢琴这家‘老字号’,和不少洛舍钢琴企业一直保持着多年合作。”德清钢琴协会会长潘鸿凯感叹,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深入合作,合作最终的打算是由双方出资、出技术建立一家新公司,共建共享实现做大做强洛舍钢琴品牌的目标。

  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越做越大,处于不败之地,除了打响品牌知名度外,更为重要的是,洛舍钢琴自身品质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洛舍镇政府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钢琴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联合。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作为顾问进行专业辅导,加快新产品设计研发和各类钢琴产业人才培养。杰士德钢琴有限公司和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分别重金聘请德国制琴大师、韩国调律师,常年负责产品设计研发、员工培训。

  洛舍镇还建立钢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打造长三角地区钢琴检测平台,严控产品质量。定期牵头组织开展调律大赛、木工大赛等技术比武,组织技能大师现场指导教学等,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现在,洛舍2.4万常住人口中有3000人在钢琴产业工作,工人们身上特有的细心、耐心、勤劳和创新,烙印在了每条生产线上的每一架钢琴上。洛舍钢琴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华丽转身。

  传承:精心培植文化基因

  钢琴产业自诞生之初就有两面性,既是制造产业又是文化产业的双重产业特性决定了洛舍镇“中国钢琴之乡”的名片装载的不仅仅是制造业的成功,更是乡音牵出的文化基因。

  造钢琴、学钢琴、弹钢琴,三十年来钢琴文化依托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渗透,已逐渐内化为洛舍的文化基因。

  90后出生的潘鸿凯,从小耳濡目染在钢琴的圈子里,是个名副其实的“琴二代”。国外留学后他毅然选择了回乡发展,追逐洛舍钢琴梦。

  富裕起来的洛舍人开始注重子女的钢琴教育;壮大起来的钢琴企业纷纷自发赠送钢琴给本地幼儿园和学校,对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教育给予帮助和支持;钢琴制造行业协会在发展上也突出“教育普及型钢琴生产基地”的定位,在进一步推动钢琴艺术普及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钢琴文化。

  洛舍镇党委政府也将钢琴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去运作,致力于通过钢琴教育、培训和展示等方式打造整个洛舍的钢琴文化,使得钢琴基因能从钢琴产业参与者身上移植到更多的洛舍人身上,从而推动洛舍钢琴产业的转型发展。

  2011年,洛舍钢琴文化产业园被列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2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之一。2012年,洛舍对外宣传钢琴文化的平台—德清钢琴文化馆开馆。2014年,洛舍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中国钢琴之乡”的荣誉称号。2015年成功创建“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乡镇”。2016年,洛舍镇钢琴被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园。

  当前,洛舍镇正在全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钢琴音乐小镇”,以传承和展现钢琴文化为主线,以“钢琴”“木业”“岛漾”为主要设计元素和载体,依据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符合3A级景区标准的钢琴文化特色小镇,促进洛舍钢琴产业由“造钢琴”向“做文化、打品牌”整体转型发展。

  “洛舍花了三十年时间做出了钢琴,未来三十年,我们希望培养出属于洛舍的钢琴演奏家。”洛舍镇党委书记唐捷诗意地描述:“其他小镇的田垄里是听取蛙声一片,但可能在洛舍的田间地头,在农家穿梭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飘出一首钢琴曲。”这就是钢琴基因在洛舍的最终归宿,也是洛舍的钢琴企业和政府现在以及今后所要坚持的文化眼光。

  融入血液,薪火相传,用钢琴文化浸润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的洛舍人,洛舍钢琴业必将变得更强,走得更远。(摄影 王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