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家国70年 | 70年前他为解放上海牺牲 70年后子寻父热泪盈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若楠,陈炅玮,刘力源     编辑:卜春艳     2019-05-15 14:25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父亲牺牲后22天,我才出生,我与父亲擦肩而过……”今天(15日)上午,抚摸着龙华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堂里胡文杰的照片,烈士的小儿子胡继军热泪盈眶,声音哽咽。

      为缅怀胡文杰烈士牺牲70周年,胡继军和哥哥胡晓军携家人一行五人从北京出发,走丹阳故里,访上海宝山牺牲地和龙华安息地。

  兄弟俩已经不记得这是这些年第几次来上海看望父亲,清明节、牺牲日、甚至是有话想跟父亲说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这里。不过这可能是他们兄弟俩第一次一起携家人前来,意义非凡。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展示父亲事迹的展板前,他们和父亲的照片合影,完成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图说:5月15日上午,胡文杰烈士的两个儿子携家人到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15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29军87师259团团长的胡文杰在解放上海月浦攻坚战中牺牲,年仅33岁。在上海战役我军牺牲的8000余名英烈中,他是其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没有留下更多嘱托,没来得及与即将出生的儿子见上一面,胡文杰烈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上海这片热土上。

  时光逝去70年,家人珍藏着仅存的几张有胡文杰烈士相貌的照片。这几张照片也勾勒出他作为英勇无畏、血洒战场的英雄团长、作为感情深厚且深沉的丈夫和父亲的形象。

图说:胡文杰烈士。(资料图由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提供,下同)

  战士眼中的团长——

      能文能武 血洒月浦

  这几张照片中有三张是军装照。一张全身照中,胡文杰头戴军帽,身穿棉军服,表情沉毅。

图说:1942年12月,胡文杰在靖江独立团。

  1916年5月,胡文杰出生在丹阳横塘乡。1937年7月抗战爆发,担任小学教师的胡文杰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抗日革命武装。1938年2月,他参加新四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胡文杰率领部队先后参加过苏中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解放上海的总攻。其中月浦之战打得最为激烈。

  “我们团在宝山先打下叶大村和狮子林,因为攻打月浦的三个团伤亡很大,我们团两个营被上级调派前去支援。”现年90岁的石龙海老人当时是259团二营六连的副指导员,据他回忆,月浦碉堡众多,堡外还有壕沟、陷阱,有竹签、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堡上覆盖着杂草,看上去和北方的坟包很像。他们起初对敌人的防御工事不了解,一下子冲进敌人的火力网,大批战士倒下了。

  5月14日,在兄弟部队强攻未克的情况下,胡文杰临危受命,率领部队强攻月浦街区。胡文杰和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组成团前方指挥所,直接在一线部队指挥作战。近前勘察地形后,他指挥改变战术打法,终于攻下了月浦街区,突进镇东,在敌人重要防线上打开了关键的缺口。

  5月15日拂晓,胡文杰又率部与友邻部队一起冲进月浦镇,经过激烈的巷战,将敌人驱逐出镇。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军重新调整兵力反扑,出动飞机、坦克,停在黄浦江上的军舰也以舰炮支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和肉搏战。

  一枚炮弹打进了团前方指挥所,站在指挥观察位置的胡文杰身中7块弹片,胸部被炸开,血流如注,当场牺牲。

  “听到团长牺牲了,我们这些战士心里都有一股气,下决心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石龙海老人语气坚定,他们带着悲愤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月浦阵地始终巍然屹立。

  胡文杰牺牲12天后,上海解放了。

  在老部下的印象里,胡文杰能文能武,担任过政委,又对军事很熟悉,能带兵打仗;胡文杰很爱兵,没有架子,很容易接触。“我们都很伤心,对他很有感情。”至今到了清明,石龙海老人还常会去龙华烈士陵园看看老团长。

  妻子眼中的丈夫——

      一把韭菜 别样温情

  今年4月底,记者赶到北京看望胡文杰烈士的遗孀、现年99岁的唐渠老人。老人身体不错,思路清晰,只是听力有些下降。

  唐渠老人是上海南汇人,听说我们是《新民晚报》的记者,老人兴奋地说:“当时我们在学校里就知道《新民报》,在当时是一份进步的报纸。”

图说:胡文杰遗孀唐渠(右)和小儿子胡继军合影。新民晚报记者 陈炅玮 摄于北京

  老人回忆说,1941年冬,经上海地下党组织介绍,她与同学相约,一起乘船由上海十六铺启程,辗转到苏北如皋,参加了新四军,她在休养所从事医务工作。

  时间回溯到1943年8月,当时任新四军苏中三分区靖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的胡文杰在作战中负伤,到部队休养所治疗,唐渠是这个休养所的副所长。他们从认识到了解,最终确立了关系。根据当时部队的规定,他们年纪都不小了,可以结婚。但考虑到抗日战争还没结束,日本鬼子还没被消灭,他们相约彻底胜利了再结婚。

  他们一人率部队频繁作战,一人在休养所随部队活动,二人虽离得不远,但聚少离多。直到1945年11月,时隔两年多,抗战全面胜利后,他们才兑现承诺,结为夫妻。

  甜蜜相守的日子还没过多久,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胡文杰又率部出征。此时有孕在身的唐渠突发疾病,随时有流产或死亡的风险。唐渠所在卫生部领导写信给胡文杰告知情况。胡文杰收到信时,正率部激战,怕看信分散精力影响作战,他当场把信撕了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斗胜利,胡文杰去医疗队看望伤员,才知道妻子大病一场,好在治疗及时,躲过一劫。

  战时的爱情或许没有鲜花,却也有着细心关怀的别样温情。唐渠记得有一次怀孕反应强烈,很想吃韭菜下面条。胡文杰知道了,却因为经常花钱给伤员买营养品而囊中羞涩,于是他向团供应处打借条预支了下月的两角钱津贴,特意给妻子买了一把韭菜送去。

  解放战争中,夫妻俩分开了很长一段时间。唐渠辗转于苏北、山东、东北,历经艰辛。1946年12月大儿子胡晓军出生,而直到1948年8月,大儿子快两岁,父子俩才第一次相见。

  上海一战,唐渠没能等到归家的胡文杰,日思夜盼的丈夫永远定格在他们的订婚照里。

图说:胡文杰和妻子唐渠订婚照。

  得知丈夫牺牲,唐渠怀有9个月身孕,在后方基地待产。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唐渠的心都碎了,但她深知一名军人在战场上随时可能牺牲,也了解丈夫多年征战从不怕死、作战一贯勇猛果敢的作风,强忍悲痛为丈夫料理后事。

  胡文杰烈士牺牲22天后,他们的小儿子胡继军出生了。

  儿子眼中的父亲——

      遗爱犹在 未曾远去

  记者在丹阳和上海的烈士纪念馆里,都看到一张胡文杰怀抱儿子的照片。胡文杰身穿军装,把大儿子胡晓军抱在怀里。

  “我对拍这张照片的情景没什么印象,但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想起父亲曾经这样抱过我,就非常想念他。”胡文杰大儿子胡晓军数度哽咽。这张照片是1949年3月部队出发前拍摄的,也是父子俩唯一的一张合影,胡文杰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

  在胡晓军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骑在马背上远去的背影。胡文杰率部参加渡江战役出发前,告别之际,平时乖巧听话的胡晓军哭闹缠着父亲不让走,已经骑上马的胡文杰转了回来,从警卫员手里接过儿子,父子骑马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才离开。没想到这成了一次永别,当时的一幕幕深深地印刻在胡晓军的脑海里。

  胡文杰的两个儿子都曾入伍当兵,名字里也都有一个“军”字,为的是纪念他们的父亲。这些年,他们重回父亲的出生成长地,探寻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每逢清明等节日和纪念日,他们会到丹阳、到上海,诉说对父亲的思念。

  “我没见过父亲,小时候经常听说那句‘红旗是由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我想,这‘千千万万’里面也有我敬爱的父亲的一腔热血,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小儿子胡继军说。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陈毅同志曾写下饱含深情的诗句,缅怀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70年逝去,岁月改变了山河的模样。胡文杰的纪念墓碑静静矗立在家乡丹阳烈士陵园里,纪念碑上篆刻着妻子唐渠拟写的碑文,向世人诉说着这位英雄团长曾经的勇敢和无畏。

  (新民晚报记者 李若楠 陈炅玮 刘力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