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6年来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见习记者 潘子璇     编辑:卜春艳     2019-04-19 10:42 | |

  “一带一路”丝路金桥花坛亮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图片来自东方IC

  【新民晚报·新民网】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京举办。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今天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科院为打造“创新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和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6年来,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

  一是牵头成立了首个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联盟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由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组成的。近日,联盟也进一步明确了愿景和使命定位,希望将联盟打造成为在推动、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科研能力建设和实质性活动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秘书处与联盟首批37家成员单位协商形成了《2019-2020年ANSO行动方案》,包括设立奖项和奖学金、搭建专题联盟和协会、联合开展培训项目等。这些举措按照问题和需求导向,为相关国家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搭建好的机制和平台,也为联盟的自身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科技人才。初步统计,中科院已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包括1500多名科学和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学成归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这项举措是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三是建设海外科教中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率先在非洲、南美和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创建了9个海外科教中心,目前正在筹建第10个。海外科教中心成为相关各方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吸引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帮助所在国解决了很多困扰他们多年的民生问题,也提高了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科院布局了1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支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2018年初设立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

  五是加强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的落地应用。中科院设立了“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联合院内外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产业联盟,还建立了曼谷创新合作中心。这些举措为推进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的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服务区域、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