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上海航天嫦娥团队为探月矢志不渝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叶薇     编辑:见习编辑 倪彦弘     2018-12-08 03:3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研制团队在继承嫦娥三号团队的基础上,围绕嫦娥四号任务特点,补充了新鲜血液,进一步壮大队伍。十几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探月梦。嫦娥四号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张玉花告诉记者,自从承担了探月的任务,每次看到月亮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月亮成了大家实现报国之志、展示中国航天实力的平台。

  从缺席到力争主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酝酿探索太空,决定从探月起步。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八院与探月一期任务擦肩而过。2004年探月工程立项的消息传来,八院提出开展探月二期工程论证和研究。八院探月项目办主任丁同才回忆道,一开始只有几名兼职设计人员,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真可谓困难重重。

  八院下决心自筹经费开展探月工程二期的研发,得到了上海市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逐步确立多个分系统的关键技术方向,形成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了月面环境实验室、视觉环境实验室,还有大批老专家的加入,使得原理样机、攻关样机、工程样机等成果不断形成。

上海航天研制团队正在对嫦娥四号做测试试验。张阳 拍摄(下同)

  2008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项,八院在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中争取到了五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分别为:月球车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以及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实现了探月工程零的突破。张玉花从钻研十七年的载人航天领域转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担任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开启了八院嫦娥团队的探月之旅。

  面对重任迎难而上

  相较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正面,此次嫦娥四号着陆的月背环境更复杂、地貌状况更严苛,任何再细致的先期准备都不为过。因此,各分系统工作面临更多、更细、更严的各项质量要求,研制进度紧、产保要求高就成了工作时的常态。

  外协产品多,就是研制团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之一。巡视器体积虽然不大,但光移动分系统相关就有电机十余台,轴承18类176个,密封圈13类上百个,驱动机构、摆臂机构、差动机构十余个。为了确保这些外协产品的质量和进度,跟产工作必不可少。从此出差就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凌晨的街道、深夜的火车站,对他们都已不再陌生,就像他们常说的“工作时不是在外协单位,多半就是在去外协单位的路上。”

  805所研制的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总共加起来有十四个机构,每个机构的热真空和低温存储试验常规安排至少需要十天的周期,但当时进度要求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装配、试验和测试全部工作。面对困难怎么办?队员们通过充分挖掘设备利用率,在测试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错开测试时间,并行开展试验。这边机构测试刚结束,立即搬着控制器到另一边开展测试,两边测试人员无论白天黑夜轮番工作,终于使产品顺利按期交付。

  即便当繁忙成为了常态,独立评估时的繁忙程度,还是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移动分系统需要参加“探测器总体组”和“着陆与安全分离组”两项独立评估。面对20多位专家,在短短5个月评估周期内陆续提出的上百个书面问题和建议,以及十多个待办事项,移动团队需要一一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每一项解释和结果背后是成员们舍弃休息时间在试验室、工作电脑前和研讨室中度过一个个假期。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团队更是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12类共144项试验总结,详尽答复了所有专家问题。

  为试验常年两地奔波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虽然811所早早就完成了电源控制器产品研制,但为比对月背面任务新的技术要求和应对产品长期贮藏的任务需求,近百项复查、测试工作一项都不能少,一刻都不能松懈。特别是进场前测试等测试阶段,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金波成了“奔波”,在上海和北京之间来回辗转。

  满满的活力和干劲似是这支团队队员们对工作不变的态度。作为移动系统主任设计师的刘殿富参与了嫦娥三号、四号移动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的工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产品经历不断地改进,大大小小的试验测试更是不计其数,但每一次他都认真记录测试结果。在一次验证中,测试数据出现细微的波动,大家都认为只是正常现象时,他则一定要找出背后的原因。为此他利用工作间隙认真分析,查阅了几大摞报告,直到确定波动对系统没有影响。804所测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汪莹被誉为“放风筝的嫦娥”,她负责的巡视器测控数传分系统在月球表面着陆探测期间承担着巡视器与中继星之间的遥控和数据传输,以及与着陆器之间的频段遥测、数据传输任务,对于此次任务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巡视器主结构生产过程中,为了争取顶板热控效果和质量的完美,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武带领队员对库房中的200多张铝蒙皮毛配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力求不留一丝瑕疵上型号。当顶板成品送去热控实施时,见多识广的老师傅也啧啧称赞“做的真漂亮!”

  那段时间里,队员罗小桃因长期在北京出差,在办公室出现时,会被同事戏称“又到上海来出差了”。杨晓青作为团队中的女性,干起工作的劲头一点不输其他同志。身为一名母亲,当在出差时听到女儿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想你了,我又学会了一首诗,你什么时间回来,我背给你听。”想到的是尽全力完成好工作,及早回到女儿身边。尹宇磊,入所不到两年时间,作为团队的新鲜血液,在团队精神的熏陶下,在工作中践行着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嫦娥四号发射阶段,工作周期长、任务重,3个月的发射场工作、3个月的飞控工作均需要他全程参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甚至主动推迟了婚期。

  严守最后一刻不放松

  发射场阶段的工作是嫦娥四号上天前严把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口,团队里不少新同志都是第一次进入发射场工作,但在团队从严自我要求的氛围引领下,他们都能迅速适应了新环境、新要求,并渐渐在系统测试和数据判读工作中承担主力。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四号八院试验队严格遵照“四查双想两比对”的工作要求,查文件、查状态、查岗位、查设备,积极开展预想和回想,将测试数据和嫦娥三号以及先期试验做比对。当完成一天的测试工作,有时已是第二天凌晨,队员们仍不厌其烦地把测试数据和前期数据进行认真比对。正是这种工作态度,确保了各阶段测试工作顺利完成和万无一失。工作之余,为了提升预想问题和回想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试验队员常不定期来上一场头脑风暴,从互相交流中转换思维,以不同角度互相启发,不断完善工作质量,交出了发射场“零问题”的满意答卷。

  随着探索月球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因月球特殊的环境和任务需要,各种新要求、新挑战层出不穷,八院嫦娥研制团队在应对嫦娥系列任务挑战的过程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和首次应用,为相关专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如桅杆等机构的多功能搭载,以及巡视器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储存变形、轻量化等方面经验,为后续的嫦娥五号、空间飞行器轻量化等设计过程中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作用。巡视器移动机构的研制经验,更是将直接有助于后续发展可能的载人月球车等月面移动设备,为畅想中的月球基地乃至月球生活提供先驱。

  面对星辰大海,面对璀璨星空,八院嫦娥研制团队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