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就算被再多人遗忘,我也要放声歌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鲁哲     编辑:见习编辑 李争     2018-04-24 18:30 | |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拍摄 蔡黄浩 制作 部分素材由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提供

  【新民晚报·新民网】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蒙着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百人合唱团,团员清一色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休养员。合唱团从成立到今年刚好20年。

  近日,新民晚报记者走进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听听合唱团20年的历程。

  刚开始跟着卡带学

  “我欢喜唱歌,没进来之前就欢喜。进来后一看,这里有合唱队,我想也不想就参加了,一唱唱了十多年了,也得了不少奖。”50多岁的朱然是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合唱团的领唱,和这里的所有人一样,喜欢用“这里”指代“一精中心”。

  现一精中心副院长陈晓光,当年也是参与组办合唱团的成员之一,并首先提出需要外请老师专业指导。“住在这里的休养员无家庭、无单位、无收入。有的即使有家庭,父母都已年迈,已经无法回归,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回到社会上也无法生存。休养员长期住在这里,生活单调,有时会闹情绪,不配合治疗,当时就想能不能搞些活动,让休养员参与进来,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还能帮助配合治疗。我们想到了唱歌,1998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成立了合唱团。”

  一精中心有500多名休养员,清一色男性。合唱团第一批招了30多人。“不仅要本人愿意,还要有医生评估,医生说可以参加合唱才能参加。如果病情不稳定是不能参加合唱团的。” 陈晓光说。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老师,就是院内的职工自己教。陈晓光是老师之一。他说,那时候就是“齐唱”,不算合唱,“跟着录音机学,当时还是用卡带的,翻来覆去模仿”,教唱歌的老师本是医生,纯粹凭着爱心和热情来教唱歌,但效果很不错呢。“参加合唱团的人数在慢慢攀升,从30多人到六七十人,到现在发展到一百多人呢,对外号称百人合唱团。”

  “听过我们歌的人都说没想到”

  康复社工部的蒋琳娜说,由于长期住院,很多休养员会受“住院综合征”困扰:情感冷漠,兴趣丧失,不易表达感受,被动服从,丧失个人的性格。“不喜欢说话,话少沉默,你说一句他动一动,不拨不动的。”大合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歌声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数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张生已经在一精中心住了二十多年了。“以前吃了睡,睡了吃,老没劲的。1998年成立合唱团的时候,我就参加了。一周练两次,蛮开心的,解解厌气。”最开心的是演出。“我们出去演出很多次了,还得了好多奖。你不知道,我们第一次得奖的时候有多开心。台上一宣布我们得了三等奖,我们全都站了起来鼓掌,真的开心。”张生不仅是合唱团成员还是小组唱成员,属于“精英”,他有点小得意。“我们精神卫生中心每年春节、中秋都有文艺汇演,我们合唱是压轴戏。”

  朱然是合唱团的领唱。除了合唱、小组唱,还有独唱表演,他说,刚开始不懂技巧,只知道哇哇叫,把喉咙都叫哑了。后来老师教技巧,怎么运气,怎么发声,好多了。唱了不累。“心情郁闷的时候,就唱歌;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唱歌。我们每周训练两次,唱着唱着,心情就好了。我们出去演出很多次了,人家一听说是精神病人,都很吃惊,都会说‘没想到没想到,唱得这么好’,我一点没吹牛皮。”

  “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善事”

  静安老年大学合唱团老师胡长芳每周来一精中心一次教“孩子们”唱歌。她管合唱团的团员叫“孩子们”。

  刚开始胡长芳是来给一精中心的老师上课的,有一次老院长跟她商量,问她能不能给休养员上课。“我当时吓了一跳。给精神病人上课啊!我没思想准备。”胡长芳回家和老伴商量了一下。老伴很支持她,“这是善事。你答应下来吧。”胡长芳就答应了下来。

  “第一次来,他们看到我进来齐刷刷地站起来鼓掌,我很感动。我要是哪一次没来,第二次来的时候,马上很多学生来问‘胡老师上周怎么没来’,被人惦记着的感觉很暖。”胡长芳说精神卫生中心的学员比老年合唱团的学员学得快。“他们执著、认真。一台节目一台节目排下去,很有韧劲。”

  有件事让胡长芳很感动,出去演出后,家属看到他们穿得挺括,唱得也好,精神面貌也好,“家属拉着我的手哭,我也哭得厉害。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善事。”

  这一坚持就是12年,和胡长芳搭档的钢琴伴奏换了两位老师了。前任钢琴老师孩子在泰国,家里添了宝宝,她去带孙辈了。现在的钢琴老师是中学退休教师邵伊芸。邵老师说:“刚开始也有点吓丝丝的,来了一看,学员很善良,对老师非常尊重,我也就定定心接手了。”

  胡长芳和邵伊芸家住虹口,每次去中春路的第一精神卫生中心,胡长芳开车接上邵伊芸一起去,“我的是外地牌照,不好上高架,我们一来一去路上要花4个钟头。”

  “看到他们找回自信我们再累也值了”

  从当初的30人逐步发展成有100多人的百人合唱团,从单一的齐唱到如今的轮唱、分声部重唱等形式。100多名年龄、病程、病种各不相同的患者从最简单的音节、声调、节拍开始学习到高达五个声部的合唱练习直至最后精神饱满、气势磅礴地站在舞台上表演。

  朱然说起演出,掩饰不住地兴奋:“云峰剧场、世纪广场、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我们都去过了。”去了哪些地方,得了什么奖,合唱团的团员们记得煞煞清爽,扳着手指头数给记者听。朱然说,那次去世纪广场,听众听到唱歌的都是精神病人的时候,全呆住了,都说没想到会唱得这么好。说这番话的时候,朱先生得意地笑了。

  每次外出演出都让合唱团非常期盼,每次外出演出回来都让合唱团久久回味——

  2005年,百人合唱团参加了在世纪广场举办的上海市精神卫生宣传月开幕演出,参加了由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上海市精神卫生宣传月大合唱比赛”。

  2008年,在东方艺术中心参加“民政之花”文艺汇演。

  2011年,参加了在宛平剧院举行的山东栖霞市九九重阳演出活动。同年还参加了市民政局纪念建党9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会汇报演出。

  2016年参加了新虹街道举办的“家和国顺・歌声悠扬”庆祝国庆67周年歌唱节活动……

  陈晓光说,每次外出比赛或者演出,工作人员真的忙煞。从衣着到化妆,从安全宣教到顺利回院,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负面影响。“一点都不敢马虎。神经绷紧的。”

  他说,得奖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通过合唱让精神障碍患者找回了自信,他们有机会展现努力学习后的优美歌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疾病,消除偏见。这样我们再辛苦也值了。(文中合唱团员皆为化名)

  后记

  在采访中无意听到一件事。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的隔壁就是儿童福利院。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来慰问、关心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而精神卫生中心就像被遗忘的角落,极少有人想到。

  而记者和精神障碍患者接触下来,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和常人并没有差别。他们渴望和外界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为合唱团提供演出的机会,或者送教上门,教他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球操、旗操等等,增强他们已经降低或丧失的情感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