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率比去年减少 仍保持较高规模

来源:央广网     编辑:周慧婕     2018-01-20 11:29 | |

  “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 但仍保持较高规模

  资料图:在太原的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护士照顾一名早产儿。中新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回应,去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高规模,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年均水平。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过去两年,我国出生人口均未超过1800万,低于国家卫计委此前的预测。在政策限制已经放开了的情况下,是什么因素制约出生人口数量上升?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之下,整个社会又该如何对待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作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第二年,全年出生人口比前年减少了63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

  对此,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回应称,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婚育年龄推迟等综合因素影响,去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高规模,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去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并非偶然现象。据统计,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曾经的人口红利大国“红利”逐渐消失。为此,我国先后放开了“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政策,但出生人口状况始终没有得到好转。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翼表示,从前年开始,我国迎来“全面二孩”时代。“单独二孩”放开两年时间之后发现,根本没有生出预测的数字。所以就在五中全会上把“单独二孩”放开成“全面二孩”。2016年稍有回升,但也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水平。

  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第一年,前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31万人,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但从去年开始,出生人口再次出现回落。郑州的王女士,已经有了一个4岁的儿子,老公一直想再要个女孩,但她并没有这个打算,“现在教育压力包括住房成本都是非常大的,多了一个孩子,肯定在各方面都要给他一定的空间。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不会单纯因为国家政策放开我们就怎么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像王女士一样对要“二孩”十分犹豫的人不在少数。张翼分析,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存在一种普遍情况:农村生育率较高,城市生育率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率将持续走低,更重要的是,现在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成了很多想生孩子或者想要二胎的人面前一道巨大的门槛,“一是生育旺盛期这段时间的女性,在计划生育过程中处于降低态势。二是由于房价的上升消解了人的生育意愿。人们工资的增长不能应对房价增长的压力,再加上幼儿园很难进。所以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人们生育过程中的意愿调动不起来。”

  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原新认为,“二孩”生育高峰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还会持续减少,“第一,生孩子的成本、养孩子的成本在提高,妇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没法协调了。另外,现在的年轻人是中国独生子女的第一代,已经形成了少生的文化氛围,以少生为价值取向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在年轻人脑子中扎根了。育龄人群在减少,生育冲动又在下降,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将来生的比现在还要少。”

  从去年人口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占比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4亿人,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

  张翼以日本老龄化的过程对比我国的老龄化情况证明,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很可能成为世界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基础性的判断,未来四五年当中,我们的劳动力人口每年会减少四、五百万。在减少的过程中,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水平比预期的似乎要快很多。现在60(岁)以上的占17%多,这个是很大的数字。”

  人口寿命的老龄化导致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增大,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少了,但是需要养老金的人数却在增加。这样的悖论正在社会中发生,对企业生产、国家经济转型都将产生影响。在原新看来,解决老龄化局面的根本措施还在于要在社会中形成多方合力,“老龄化的问题不能靠生孩子,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只能让人们寿命越来越长。在家庭越来越小、家庭对老年人抚养能力越来越弱化的情况下,解决老龄化问题只能走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力量结合的一条养老道路。”(原标题:“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率比去年减少 仍保持较高规模)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