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陈海鸣生前照。金山区供图
危急时刻,他纵身跃入深水寒潭,三次折返勇救落水者,两次放弃生还机会,用生命书写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
出身寒门,他潜心求索磨形炼性,一片赤诚礼待身边人,无私奉献胸怀大爱,用行动诠释了修身立德、崇善向上的品格。
这是“新上海人”陈海鸣的故事。日前,陈海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缅怀与追思,向我们诉说可歌可泣的壮举,还原有血有肉的英雄。
“他明明可以生还,前两次离岸那么近……”
“有人落水了,我要去救!”这是44岁的陈海鸣留给妻子张月红的最后一句话。
10月3日11时许,48岁上海女游客舒雷在黄山芙蓉谷景区浦溪河源头不慎落水,与她同行的36岁外甥高飞立刻跳入水中施救,两人均被冲至下游深潭。
当时,在金山区枫泾镇工作的陈海鸣,于附近一处观景台为妻子拍照,正好面对水潭。危急关头,他没有丝毫犹豫,连上衣都未及脱去,就冲下高台,跳入水中。第一次施救时,由于水流湍急,陈海鸣拖拉不动两人,先靠近岸边换气,随后再次向深潭游去,可是仍然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回到岸边换气,第三次游向落水者。
“感觉三个人都搅到一起,可能因为水凉,海鸣很快就没了力气,但他并未沉入水底还在拉着两人,大约5分钟后,突然保持着一个姿势不再动弹了。”张月红又一次泪湿眼眶,丈夫从小水性好,看到他跃入水中救人,自己还在岸上鼓劲加油。“他明明可以生还的,前两次他离岸那么近……”
“水看着清,实际非常深,且水流急、水温冷,救援难度很大。”当民警张学为赶到事故现场下水救人时,发现水深至少三四米,加上瀑布影响,石壁光滑,乱流奔涌,让人明显感觉喘不上气,难以正常游泳。
两次放弃生还机会,三次折返中陈海鸣在想什么,我们已经永远无法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舍生忘死,他用生命书写了的选择。
陈海鸣的壮举感动沪皖两地,安徽省黄山区授予他“见义勇称”号,并评为“安徽好人”。金山区委、区政府对他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肯定,追授“金山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称号。
“背负整个家庭的希望,是大家的骄傲……”
忠厚正直,坚强乐观,陈海鸣的性格特点与成长经历与密不可分。
他是农家飞出的金凤凰。1971年5月,陈海鸣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吴村村,父母都是孤儿,两个孤儿组建起一个贫穷的家庭,陈海鸣是家中次子,有一兄一妹。家境贫寒,没有能力负担三个孩子读书,几经抉择,父母让身体最瘦弱但成绩最优秀的陈海鸣继续上学,大哥则外出务工,小妹也以打零工贴补家用。
对于家人的付出,陈海鸣感恩在心,背负家庭的希望,他自强不息。孜孜求学十余载,从没让家人失望,奖状不断寄回家里……日子艰难,他用最便宜的酱菜配白饭度日,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盐分,患上严重肾病,甚至休学一年。
读书时,母亲去学校看望海鸣,两人去食堂吃饭,他打了一份8角钱的豆腐端给母亲,自己吃的还是5角钱的萝卜;工作后,他总牵挂着为家人购衣置物,自己却是一件羊毛衫加工作服外套,就过了整个冬天。
陈海鸣与妻子张月红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同学,相似的家庭背景,务实的人生态度,让两人走到一起。因为经济条件,领了结婚证后他们没有举办婚礼,连在老家的空场上摆两桌的习俗都免去了,新房也是租来的。
毕业后,陈海鸣先后进入安徽吉顺交通工业有限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企业骨干,是全家人的骄傲。由于张月红留在老家教书,夫妻俩聚少离多,结婚20多年来,这是第二次出游,游完黄山,两人就准备前去看望双方父母……
不想竟成永诀。
“总是为了别人着想,能帮就多帮一些……”
善良大度,平和沉稳,是很多人对陈海鸣的印象。他们没有想到,关键时刻,陈海鸣爆发出惊人勇气,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一次壮举。然而,在熟悉他的人看来,海鸣的见义勇为并非偶然。
一起长大的邻居陈四清回忆,儿时,家里散养的母鸡跑到海鸣家门前下了蛋,小海鸣捡到了都会先擦干净,再给他们送到家里,平日里遇上乡亲提着重物略有吃力,他都自然地上前帮忙。
老同学潘绍礼印象中的陈海鸣,总是和气待人,从不发生争执。“得知他离开的消息,真的非常痛心。但他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我并不意外,因为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一贯风格——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叶涛与陈海鸣共事5年,他至今记忆犹新,一次公司组织员工培训,结束后突然下起大雨,十几名同事被困在培训室。为了让大家尽快回家,陈海鸣只身冒雨,为大家买了一次性雨披,由于路面湿滑还扭伤了脚。“海鸣就是这样,总是为了别人着想,用热情和真诚与大家相处。”
海鸣对身边人如是,对陌生人亦如是。
妹妹陈海霞说起,2008年汶川地震,她自己在工厂捐款,儿子在学校捐款,得知丈夫又捐了1000多元,忍不住心疼,夫妻俩吵起架来,便找哥哥评理。陈海鸣说:“我走在路上,看到募捐箱就捐,一路走回家,捐回家,口袋里只剩下一块钱坐公交车。受灾的人失去亲人、没有了家,已经很苦了,我们能帮就多帮一些。”
“他完全有理由不闻不问,却主动担责……”
“欲赴桃花潭,陈村水库畅游,绕行两周,无奈车堵不得见,料想查济、水墨汀溪更堵,遂改道芙蓉谷,惊叹太平湖水之秀丽,湖水之清冽,顿觉为之一振,豁然开朗,便驻车凭栏,饱享惬意……”这是陈海鸣更新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10月2日。
如诗词句,对生活的热爱跃然眼前,书法、篆刻、茶艺、越剧、太极,陈海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若不是这次出事,还想学习古琴。张月红为丈夫收拾遗物时,从他生前公司宿舍整理出一箱宣纸、一盒篆刻工具,一箱茶叶。
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是很多同事对陈海鸣的评价。他所在的上海英伦帝华汽车有限公司,是浙江吉利与英国一集团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前段时间,产品质量整改遭遇瓶颈,被英国客户拒绝接收,作为国际物流部员工,这与陈海鸣的本职工作并无关联,他有足够的理由不闻不问,但出于专业知识与尽责本性,陈海鸣主动承担协调任务。
“在供应商工厂,他戴上手套仔细排查。模具内腔结构复杂,他拿着红丹粉涂抹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细小凹坑,核对原料询问成分的不同……最终找到工艺上被忽略的关键点!”公司副总经理庞晓波感叹,连英国客户也屡次写来感谢信,赞扬海鸣在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成绩,“直夸海鸣厉害!”
去年,陈海鸣因为表现出色,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勤奋好学,年过不惑他锐意进取,去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学士学位,今年又通过自考取得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原本还打算报考工商管理专业,只是这纸证书,他再也收不到了……
“他用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陈海鸣离开我们,已经一个多月了。
母亲深信当地“扁豆藤下闹鬼”的传说,连续多个深夜在扁豆藤边徘徊,盼望见到儿子魂兮归来。
妻子张月红还是觉得,丈夫只是在外地工作,也许某一天他会推开门,站在自己和女儿面前。
妹妹陈海霞盼望着,手机微信上那个标注哥哥名字的小窗会跳出新的消息。
老友潘绍礼耳畔,似乎还不时听到,不久前同学见面时海鸣兴致盎然聊起的茶道。
同事叶涛眼前,还一直浮现海鸣的音容笑貌,时常闪现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镜头。
英躯已逝,英魂长存。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陈海鸣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抢救落水群众,水急潭深、冰凉刺骨,他没有迟疑退缩,三次折返义无反顾,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敬业奉献,求真务实,陈海鸣工作20余年,刻苦钻研业务,熟悉产业政策,掌握行业动态,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既便与自己本职无关,也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修身立德,崇善向上,陈海鸣不仅在学业上勇攀高峰,而且从传统文化中广汲养分,博闻强识才华横溢。他孝顺父母、友爱他人,诚实守信、乐善好施,无论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还是做职工、做师长、做公民,都顶天立地,感天动地!
海鸣走了,但我们相信,他的精神、品格和情操,将永留人们心中……
本报记者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