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宣告成立,使《新民晚报》结束了独立法人的历史,她不再作为一个单位,而只是集团的一个部门。在“强强联合”的前一年,即1997年这个历史交接点上,新民晚报社在新闻宣传、报业开拓、报业经济、队伍建设的状况如何?是以怎样的面目和业绩存入历史档案的呢?
1998年7月25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新民晚报社与文汇报社实行强强联合,正式组建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从此,《新民晚报》结束了独立法人的历史,她不再作为一个单位,而只是集团的一个部门。那么,在集团组建前的一年,即1997年这个历史交接的一年,本报方方面面的状况如何?是以怎样的面目和业绩存入历史档案的呢?
一、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是报社的主要任务,办好报纸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一年,我们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良好的质量吸引人,遵守党的宣传纪律,注意把握团结、鼓劲和稳定的宣传基调,没有发生重大政治差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一,以扩版为契机,狠抓新闻策划、新闻研讨和新闻评优三个环节,在新闻报道的贴近、加重、搞活上下功夫,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悼念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主席访美、第八届全运会和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等重大报道任务,以具有上海特点和晚报特色的一系列报道吸引了读者,其中有许多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促进了发行量的稳步上升,日发行量从年初的158万份上升到175万份,10月15日突破185.7万份,创下了历史新高。所属《新民体育报》、《新民围棋》、《漫画世界》、《新闻记者》、《萌芽》和《新民晚报•美国版》等系列报刊也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发行量稳中有升,其中《新民体育报》《新民围棋》、《漫画世界》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新闻报道整体质量提高,在全国各类新闻评奖中,本报在晚报界名列榜首,在上海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中宣部阅评小组编辑的《新闻阅评》有23件是表扬和肯定本报的(含本报转摘的文章)。新闻界等级最高的奖项——中国新闻奖,本报获得了新闻论文一等奖(丁法章《对新时期晚报工作的思考》)和新闻漫画二等奖各1个; 在全国晚报各类奖项中本报共获9项奖,夺得了总分第一,其中有特等奖、一等奖各1篇;全国八运会好新闻奖,本报得奖作品12篇,是全国获奖最多的一家报社。华东九报和上海新闻奖本报获得了8个奖项,其中一等奖2名。此外,本报还编发了111期“内参”,其中有5篇得到邹家华副总理等党和国家以及市领导的批示。编校质量在全国晚报评比中也获得了优胜奖。
二、报业开拓
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本报近五年来报业不断发展,已形成四报三刊新格局。子报子刊在母报的扶持下,从办报(刊)宗旨到办报(刊)方针,从办报(刊)形式到报刊发行,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我们凭借《新民晚报》的无形资产,注意充分发挥母报的优势,使子报子刊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稳中有升,特别是《新民体育报》发行量已从接办前(原为上海市体委主办)1.6万份增加到35万份,盈利175万元;《新民围棋》盈利50万元;《漫画世界》年初进行了改版,狠抓了办刊质量和发行促销,到年底扭转了亏损局面,盈利1万余元。
1994年10月在洛杉矶成立的新民国际有限公司,全权代理《新民晚报》在美的出版发行和代理广告业务,经过3年特别是1997年的努力,巩固了《新民晚报》在全美的发行势头,目前美国50个州都有读者订阅本报,1996年上半年开始还同步发行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地区。1996年11月设立的本报驻美记者站和推出的《新民晚报•美国版》,经过一年的运转,发行量不断上升,越来越受到当地华人读者的欢迎。1997年11月,驻美记者站派出记者胡劲军全程跟随江泽民主席采访,并刊发了大量有晚报特色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本报在海外的影响,为我国外宣事业作出了贡献,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首肯。
三、报业经济
本报自1982年1月复刊以来,报业经济经历了艰苦创业、经济困难转折、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等四个时期。1997年本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新飞跃:(1)销售收入从1982年760万元到1997年的9亿元,增长118倍;(2)税前利润1982年为100万元,1997年可达3.4亿元,增长340倍;(3)资产总值,1981年筹备复刊时,市财政拨款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1997年达到10.5亿元,增长350倍。
作为本报支柱产业的发行、广告、印刷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发行销售额一直在2亿多元。广告收入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长,1995年为3.6亿元,1996年达到5.2亿元,1997年为6.1亿元。我们投资3.6亿元,狠抓了印刷的技术改造,在沪太路和金桥分别建成了两大印刷基地,从德国引进现代化的印刷设备,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市区报纸全部胶印自印,彻底甩掉了印刷落后的帽子。金桥印务中心以其一流的设备、严格的管理、优质的产品受到中宣部和市委领导的热情表扬。继建成28层的沪太路新民大酒店后,我们还投资1400万元建成浦东夜光杯大酒店。报社“三产”企业销售收入近亿元,税前利润1800万元。购买位于威海路上的46层的“中心广场”(即以后的文新报业大厦),作为报社的第三幢大楼,日前已正式办完全部手续。此外,还拥有北京、香港、洛杉矶13处房地产。总之,本报产业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走向合理化,报业经济已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阶段。
四、队伍建设
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我们始终抓住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不放,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说,目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政治家办报”的观念,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报社已蔚成风气。近年来,党委一直开展以“爱我新民,知我新民,做新民主人,为新民增辉”为主要内容的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队伍建设,促进了报社各项工作的开展。忠于职守、亷洁奉公,坚决抵制“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已成为报社绝大部分同仁的自觉行动。1997年年初,本报被中宣部等四部门确定为全国宣传系统精神文明建设41家示范单位之一以后,党委对全体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努力在社内营造起浓厚的自律氛围。通过采取设立社会监督电话、认真查处各类举报案件、颁发《加大倡廉力度,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实施细则》、《建立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等措施,全社抵制“有偿新闻”取得了明显效果,版面上“有偿新闻”基本杜绝,1997年自觉上交礼金礼券礼品共达4万多元。中宣部《内部通信》、市委宣传部《宣传工作简报》和市纪委《上海纪检监察工作》都介绍了本报抵制有偿新闻的情况和经验。
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全力塑造新民报人的良好形象。围绕报社党委提出的争创1997~1998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目标,各部门都制定了创建文明部室、文明窗口、文明企业的规划。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新民报人不断完善自我形象,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帮困等慈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本报影响。本报率先报道的蓝金亮的事迹家喻户晓,不仅搬上了沪剧舞台,而且以此为素材改编成电影;报社拨款、职工捐款,资助“新民汀潭希望小学”和革命遗址建设,并且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善举在皖南地区传为佳话;政教部记者每人每月拿出100元成立“帮困基金”,专门资助在采访中遇到的社会特困家庭;群工部记者在接待来访中的特困对象时经常慷慨解囊;报社有百名干部职工每人自发捐款200元,救治白血病患者;工会副主席董之一两次用自己创作的钟馗画拍卖所得的27万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许多部门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改善和维护了本报的对外形象。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