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一屏多显”能同时观看多个画面,还能保护隐私,成为防窥视“神器”。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摄
图说:戴上肌电臂环仿人假肢手可复现人手90%的动作。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同一个屏幕上,老人可以欣赏戏曲,年轻人可以观看球赛,而小朋友则可以看动画片。让这变成可能的“一屏多显”技术还能保护隐私,成为防窥视“神器”;外形与人手相似,可以拿取碗筷,做手势,还能操作键盘鼠标,戴上肌电臂环仿人假肢手可复现人手90%的动作。
在第16届中国工博会上,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在高校展区上海交通大学展台展出。
“一屏多显”视觉魔术眼见为“虚”
上海交通大学图像通信研究所开发的“一屏多显”技术,采用独创的光视调制显示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显示设备(如电视、投影等)的条件下,实现一个屏幕同时显示多个画面的全新功能。观看者可以透过不同的观看装置(比如眼镜等)来看到所需的画面。“一屏多显”技术实现了神奇的视觉魔术:佩戴观看眼镜的人可以看到特定画面,而不戴观看眼镜的人只能看到一个默认画面,而不可能看到隐藏画面。
在上海交大实验室里,新民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台“一屏多显”的特殊电视:透过在电视机前的镜片,人们可以看到关于交大美丽校园的视频介绍;而直接观看电视,看到的则是关于此“一屏多显”技术的图文简介。据上海交通大学翟广涛研究员介绍,“一屏多显”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并已申请多项专利。
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使得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与日俱增。比如在地铁、电梯等拥挤环境里,我们拿手机或Pad查看邮件等私密内容时,总是不希望旁边的人看到。记者了解到,“一屏多显”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隐私,防止偷窥:用户可以预先定义手机或Pad等显示设备默认显示的画面,比如某个网页或者某部电影等,而自己透过特定眼镜,则能够查看私密内容。
你在使用ATM机输入密码时是否会担心来自背后的窥视?现在可以放下顾虑了,“一屏多显”技术也可以用在ATM机上来实现密码的安全输入。ATM机的密码输入可以通过触摸屏完成,而“一屏多显”技术能够把密码按键隐藏起来,并且密码按键的位置可以随机变化,旁观者即使可以看到用户正在输入密码,也不可能知道输入的具体内容。
另外,有了“一屏多显”技术,观看电影可以实现2D/3D同时显示和多字幕同时显示等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很多电影相关厂商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据悉,该系统已在实验室中搭建完成,有望近期产品化并推向市场。
“灵”“巧”假肢手更“仿人”
能够使用伸食指这个动作来操作计算机键盘、拨打电话,或者通过五指抓握可以抓取水杯、钱包等物体……面对千万肢体残疾患者对幸福生活的需要和渴望,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发出现新的仿人假肢手。它可复现人手90%左右的动作,通过创新研制的肌电臂带控制,让肢残患者的生活随心所动。
传统的局部假肢手产品,除了提供美观功能和简单动作如张开、闭合外,很难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的SJT-6仿人假肢手具有与人手相似的外形和功能。该仿人假肢手有9个主动自由度,其中手部6个,腕部3个。手部由5个结构相同的手指模块和拟人手掌构成。假肢手指采用欠驱动结构,即一个主动驱动可实现手指各关节的柔顺运动。每个手指只需要一个螺钉就可以将其安装在手掌上,安装维修方便快捷。自由度拟人手腕,结构紧凑、重量轻、运动灵活,可实现上下切、内外翻和内外旋3类动作,腕部动作大大提升假肢手的操作空间。
如此灵巧的手是怎样获得大脑对它的控制呢?答案就在胳膊上的一个圆环。SJT-6假肢机械手的动作模式是通过肌电臂环控制,该臂环从人体臂端采集生物电信号,通过分析处理获知人体意图,从而实现了机械与人体之间的“接口”。
这款仿人假肢手的产品转化有望大大降低仿人假肢手价格。“我们的目标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而且功能更好。”研究人员表示,预计明年年底、后年年初,新的仿人假肢手即将推出市场,目前测算价格大约为五六万元左右。(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