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第二个遗址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新民网 李若楠 摄
图说: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新民网 李若楠 摄
图说:电脑技术修复的6000年前的“上海第一人”。新民网 李若楠 摄
视频:上海第二个遗址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将正式开馆。新民网陈东达 摄制
【新民网•独家报道】本周日(5月18日)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上海第二个遗址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将正式开馆。今天,新民网记者提前探营,穿越6000年,一睹“上海第一人”的容貌,看一看那时吃的人工栽培水稻“上海第一稻”,身临其境感受“上海第一房”、“第一村”、“第一井”。
“上海之源”将历史推至6000年前
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遗址发现于1957年,地处现在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而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
“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距今7000年起,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他们就是上海的先民,崧泽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园。
“上海第一人”揭开神秘面纱
新民网记者今天前往探营,有关上海的五个“第一”无疑是最大看点之一。
“上海第一人”长什么样?直到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才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7座墓葬里发现了他:一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考古学家将发现的头骨,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还原他的容貌:跟东亚蒙古人相似。
“虽然推测他是25-30岁,这个年纪现在是年轻小伙子,可在他们那个时代,已经算步入老年了。”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高蒙河说,只可惜,他的躯体部分已经腐烂,再也看不到了,所以也无法推测他的身高与体型。而他为什么俯身被埋?也成了一个谜。
吃什么?住在哪里?谜底一一揭晓
上海的先民们吃什么?1961年,崧泽遗址发现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住,是还原当时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平面圆形。墙体共有15个柱子腐烂后留下的直立式的洞。房内地面比较硬实,面积约5平方米。门宽1米,门外还有一个直立式柱洞,是支撑门廊的柱子。通过复原,它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墙体以竹、木为立柱,立柱外再糊上泥巴,屋顶用茅草覆盖如斗笠状向周围披下。
古今穿越看历史 文物陆续开箱
为了再现崧泽社会和当年考古的经历,主展厅采用声、光、电等技术,模拟一个“古今崧泽”的实景展示:一边是五六千年前的上海先民们在用石犁耕地,用釜、灶做饭,喂猪,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而场景的另外一边,显现的则是现今的崧泽遗址的现场,考古人员正在遗址上忙碌。让观众在时空的变换中还原6000年前崧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了解现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
今天,将在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也陆续开箱,正式入驻。其中,陶猪矮脚、短吻、小眼、体态浑圆,大肚子贴到了地上,第一次展示了6000年前上海古人饲养的大肥猪的生动形象。
另外还将展出体现当时风俗及陶器制作水平的折角足盆形大陶鼎、竹编纹带盖陶罐、双层镂孔陶壶、三口器、半璧形玉璜。(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陈东达)
图说:主展厅采用声、光、电等技术,模拟一个“古今崧泽”的实景展示。新民网 李若楠 摄
图说:今天起,文物陆续开箱,正式入驻。曾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张明华讲述文物的故事。新民网 李若楠 摄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