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
关闭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四名院士联名要求对王正敏除名

2014-01-08 07:53
来源:新民网        新民网编辑:陈长凤    T | T 字号: 打印 参与评论(0)

图说:院士王正敏。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新民网讯】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教授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一事昨天再现转折点,继1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复旦院士人工耳蜗研发之谜》、1月3日五官科医院召开发布会请王正敏现身说明情况后,央视昨日追踪报道了《多名院士推荐人要求中科院王正敏除名》。

  参与这次写联名信的院士昨日告诉早报记者,共有4名院士在2013年10月9日向中科院提交了联名信和相关报告,但还没有收到回复。

  另据新华社报道,中科院昨日回应称,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程序处理此事。院士如有违背相关行为准则,经查实后最严重将可能被撤销院士称号。鉴于此事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中科院和教育部将对王正敏一事继续进行全面调查。

  推荐人:造假是铁定的

  央视昨日报道,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其中4名推荐人近日向中国科学院联名写信要求对王正敏除名,这四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刘新垣、戚正武、洪国藩、姚开泰。

  4名院士在联名信中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一是他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分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编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发表,这些都是“假论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论文放入申报材料。

  刘新垣院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事情严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说话了,要跟院部的道德委员会表个态。我们首先要检讨我们的错误,当初审查不严,我们相信了复旦,相信了王正敏。”

  刘新垣坦言,作为推荐人,自己之前和王正敏并不熟悉。既然不熟悉为何还作为推荐人,对此刘新垣表示“过程很复杂”,不过“王正敏论文作假是铁打的事实,抄袭也是铁打的事实”。

  在1月3日复旦大学召开的通报会上,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就此次举报宣布调查结论,称举报的学历造假并不存在,但王正敏作为合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有内容高度重复,属于重复发表。对此,王本人均称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合作者,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不够实事求是。王正敏的三本著作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同意下,对原著图片采取重新描画做法,使用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这种做法虽不属学术剽窃,但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至于举报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袭”,因其内容为解剖学描述,不属于抄袭。

  王正敏1月3日也回应称,著作引用自己的导师、全球耳鼻喉科奠基人乌果·费绪老师的手术图解共13处,都有注明。王正敏承认,自己在申报院士论文时,四分之三都属规范论文,另外四分之一并未按照学术规范来写,其中大多是将手术、已经发表的论文转载至教学园地,仅供教学参考之用。

  中科院:严格按程序处理

  中科院相关负责人昨天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2012年11月,该院学部收到王宇澄对其老师王正敏院士的投诉,学部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进行调查核实。2013年9月,学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开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开展核查。对媒体报道的一些投诉信未涉及的新问题,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程序,学部收到的投诉首先会转交给院士所在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调查。若有违背院士行为准则的,学部都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中科院院士选举分六个学部进行,对院士的处理也是首先由相应学部调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其所在学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可给予警示、警告直至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处理,并严格执行。

  王正敏一事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此事实际上已经扩展到对科研规范、学术道德以及科研评价体系、院士遴选制度的拷问。”

  有媒体评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王正敏事件或将成为院士改革的一个起点。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王正敏被推倒,一些院士都有被推倒的可能,中国的学术圈或将因此掀起地震。

  研发成员:报道失实

  昨日,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退休人员范宝华和芯片工程师吉为民向早报发来题为《国产人工耳蜗研制开发的艰难历程》的声明,称中央电视台采用偷拍等手段,失实报道王正敏被举报一事。他们都曾和王正敏一起参与了人工耳蜗的研发。

  声明称,人工耳蜗是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涉及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学、材料学、耳临床医学、听力学、声学、微加工技术等多个学科,要配备所有这些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借助社会力量,组织有共同理想和追求、愿为聋残患者作贡献的优秀人员,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自愿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复旦大学人工耳蜗研发团队正是这一情况。

  声明中说,“中央电视台(关于王正敏被学生举报)的报道,我们看了数遍,我们认为这一报道不公正、不公平,影响极坏”,首先是场景、实物与事实不符。视频中出现的三个人物(范宝华、沈义虎、夏正毅)的讲话都是在对方隐瞒记者身份、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的偷拍、偷录,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知情权、肖像权,违背了媒体的职业道德。其次是播出的讲话内容更是断章取义,与当事人的本意不符。

  声明希望央视能实事求是、正大光明地进行采访、报道,要求中央台重新进行调查。

  声明称:“你们有一‘光头’是直接参与此事的人,自称是王宇澄的表哥,他为何不公开自己的身份、不正大光明地进行采访……希望能调查一下。”

  声明提到,在研制人工耳蜗中有分工,其中,总体使用技术由王正敏负责,整体系统总抓和制造由范宝华负责,合作者包括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和加工单位,很多参与者都还健在,媒体都可以进行采访,“我们整套人工耳蜗都是经过独立自主、辛苦创造的结果,与国外的产品完全不一样,虽然水平并不高,但它是国产首创的人工耳蜗,有据可查。”

  力声特回应产量质疑

  央视报道中涉及的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力声特)的母公司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海药)昨日也发布公告,称央视“刊发不实报道”。

  公告称,央视在1月2日关于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的报道中,质疑上海力声特未能正常生产人工耳蜗。但经查明,2013年4月7日,上海力声特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慈善总会签署《大连市夕阳复聪项目合作协议》,向大连中心医院销售 REZ-1人工耳蜗系统300套,目前已为4位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

  公告称,上海力声特2004年通过技术转让获得复旦大学人工耳蜗技术,于2011年开始生产人工耳蜗,次年开始正式销售,当年产量、销量均为205套。但2012年9月,因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为上海力声特提供芯片加工)发生火灾,严重影响了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的产销,目前正逐步恢复产能。

  公告称,个别患者使用效果不理想,但国内外人工耳蜗产品均有此类现象发生。(据东方早报)

(新民网编辑:陈长凤)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评分:
 /  人已评
>>已有条评论

您还能输入140

查看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上海滩微博

   

评论成功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