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启发式 掌握知识效率高
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五,静教院附校迎来本学期的第一个“开放日”,部分家长和外校老师走进校园和课堂。刘莎也提早报名,不想错过这次深入了解孩子学习机会。
这天,小奕菲所在的一年级(1)班第一节课是语文课,要学的是儿歌《采蘑菇》。语文老师殷韦君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图画丰富,色彩鲜艳,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从课文题目到正文,每每碰到生字、生词,殷老师总是先问问“哪位同学知道怎么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老师话音刚落,几双小手已经举过了头顶。根据学生试读情况,殷老师领读正确读音,再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由坐在一排的学生依次读下去。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认读“采、草、地”3个生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笔顺法、联想法、“拼一拼”……殷老师鼓励同学们都大胆地来试试,面对各种奇思妙想不会否定与抹杀,只对个别表述进行修正。
记者观察之下发现,一节35分钟的语文课,每位学生都有3至4次的发言机会,多的甚至有五六次,学生发言的时间反而比老师讲的时间还长。课堂不再是“一讲到底”,也没有哪个学生是“旁观者”。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充分地读、说并积极思考。
“学生发言时,会不断暴露出很多个性和共性的问题,”殷老师说,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正是老师最需要的。而学生们暴露了问题之后,殷老师也往往把“当小老师”纠正错误的机会留给学生。一位同学把“草”字读成了翘舌音“chǎo”,立刻有好几位同学争先举手:“老师,他读错了,应该念cǎo,cǎo dì。”
“我是这样记住‘草’字的,早晨的太阳下有一片草地。”对这样的回答,同学们议论纷纷,给出回答的那位同学也一时不知如何解释。这时,殷老师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于是更多记生字的方法诞生了:“‘艹’就像地上长了两根小草,下面的‘早’字,也像是太阳(日)下插了一根草,所以是草地的‘草’”……殷老师也为这样的讨论感到高兴:“当学生有疑难时,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更多是来自同学的帮助,孩子们就越来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了。”
听完这堂课,参加“开放日”的家长们感受颇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老师讲课挺生动,孩子们上课挺开心”、“我外孙女发言次数挺多,这就是一种锻炼啊,答得不对,正好老师和同学给纠正一下。”
“几次发言都表现得还不错,要是跟老师的互动更多一点就更好了。”课后刘莎如此评价女儿的表现。而这堂课给刘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课堂的高效率。“这堂课老师教的内容多,节奏挺快的,但感觉孩子都能听懂,回家都能记得住。”刘莎说,她留意到,在老师不断提问和学生互动之下,每个生字起码练习了数十次,“课上高效率,难怪作业留得少”。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