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北竹港支流如今已变成一条令人掩鼻的“烂泥浜” 网友 供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泥渣堆河畔,菜田占河坡,清河变“垄沟”。网友“良民观察”向本报反映,松江区绿洲香岛北侧的北竹港支流,几乎可以用“满目疮痍”形容。昨天记者走访现场,看到这里两岸果然堆积着大量泥土、碎砖与垃圾混合的龌龊土壤,一长段河坡被村民“开发”成了望不到头的蔬菜地。
泥渣堆河畔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莘松路1288弄绿洲香岛小区,在小区北侧找到了网友所说的北竹港支流。拨开绿化带,一条“烂泥浜”跳进视野。小河宽十多米,两岸堤坝下,堆满了厚厚的高高的烂泥,裹着各种垃圾,几乎占据了河床三分之二,宽阔的小河“缩水”变成了一个水沟。记者看到,岸边石坝完好,石坝上方是绿化带,林中也堆积着高高的烂泥,还有各种垃圾。
记者发现,小河泥渣占据河畔,从绿洲香岛3号门附近开始。泥渣中,还夹杂着个别深植河床的木条,多根密布成排,像是以前景观河道内用来搭建亲水平台的“遗物”。
菜田占河坡
小河南侧是绿洲香岛,北侧是农民新村北场第一小区。记者沿着两岸走了一遭。北场第一小区沿河建了不锈钢镂空围墙,围墙外有不少岸边空地,记者看到,空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从西端的北场农贸市场,断断续续、弯弯曲曲一路绵延了七八百米,看不到头。有的地方地势宽阔,菜畦完整,品种繁多,有的地方狭窄,就随便种了一些菜。
从绿洲香岛高处望去,小河对岸北场第一小区围墙外的菜地,一路沿河“拓展”,简直成了围墙外的一道“绿化带”;在雪家桥路靠近场南路的地方,记者看到此处岸边菜地宽度约有10米,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男子正埋头在拣菜,他手里拿了一只袋子,很快袋子里就装满了。
有种还有卖,绿洲香岛3号门附近,几名阿婆刚从菜地里“收成”回来,摆起了蔬菜摊。有青菜、娃娃菜、菠菜等七八个品种。“青菜2元,娃娃菜3元,比菜场便宜多了,带一把回去吧。”吆喝声中,路过的不少市民纷纷停下脚步,买一把菜回家。很快,阿婆们的蔬菜卖得差不多了。
清河变“垄沟”
记者看到,由于泥渣占据河畔,小河两岸被同时“夹攻”,很多地方几乎变成了“垄沟”。更夸张的是,有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露出了河床。在靠近绿洲香岛一处地方,因河道岔出,形成一段死角,河床“赤天露地”,只剩一点连脚板都淹不掉的“水渍”。岸边绿化低垂,几乎要向河中“发展”了。
网友“良民观察”告诉记者,他搬入绿洲香岛已多年,最初小河并非如此面貌。由于岸边堆积着过多的烂泥和垃圾,随着一年四季风雨的长期侵袭与冲刷,许多烂泥被冲入河道,小河变成了令人掩鼻的“龙须沟”。
本报记者 陈浩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大城小事,第一辰光微信阿拉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侬等你来报道!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