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地铁逃票众生相 看见镜头,一秒变“博尔特” 新民晚报新民网 陈炅玮 摄制
图说:市民对整治地铁逃票有何妙招?视频截图
【新民网·独家报道】近日,上海地铁方面表示将在微博等公共平台上,适度公开地铁逃票者的真容。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助于震慑逃票者,也有网友质疑此举是否有侵犯肖像权的嫌疑。那么,市民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们对整治地铁逃票有何妙招?街谈巷议走上街头,听听市民朋友怎么说。
逃票众生相:不“畏惧”摄像头
27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的出站闸机口。短短的5分钟内,亲眼见证3位逃票者。
第一位逃票者,混迹在人群中,突然猫下腰从闸机内钻了出来,若无其事走出了站,然而看到记者镜头,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立马撒腿就跑,步速极快,记者都难以赶上。
图说:地铁逃票者发现镜头撒腿就跑 视频截图
第二、三位逃票者,他们未跟随人群出站,而是四处张望,一会佯装等人,一会低头玩手机,甚至看到记者的镜头,还故意下楼“避一避”。待人群散去,他们东躲西闪,快速钻过闸机,朝着反方向离去。
图说:地铁逃票者佯装看手机 然后钻出闸机 视频截图
随后,记者又目击了不少逃票者,这些逃票者大多“无视”记者的镜头,十分“自然”地逃票。有的虽然会被镜头“震慑”,但也“毅然”选择继续逃票。
观点:曝光逃票者,支持!
逃票现象如此猖獗,地铁方面给出的方法是曝光逃票者,我们的市民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绝对支持。”一位白领表示,“地铁是公共设施,逃票本身就是损害公共利益,曝光是理所应当的。”而谈到此举是否有侵犯隐私之嫌时,他也表示,“隐私首先得是‘私’,地铁是公共场合,不存在隐私。”
而另一位女士则持不同意见,“现在网络暴力盛行,这样曝光别人,我担心会有人因此进行人肉搜索,这样影响的是逃票者的家人。”但她也同时表示,“但曝光这种行为本身是正确的,可以给人打个马赛克,只要让当事人认清这是自己,就能起到威慑作用。”
也有市民指出,“公布逃票者的真容最大的价值是整治违法,宣传诚信。”他认为这件事的本质是让大家文明乘车,诚信做人,“只要真的能去做,我相信一定是有效果的。”
方法:加强执法,建立诚信体系
除了曝光逃票者,市民还有何高招来治理猖獗的逃票现象吗?
一位归国华侨表示,“国外地铁逃票现象也蛮常见的。”他认为整治地铁逃票最关键的还是加大力度,“比如在法国,会有专门的便衣守候,只要你一逃票就会有人架着你,让你交罚款。直接以一罚十。我们的地铁也可以专门派遣这样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志愿者。”
也有市民建议,直接将地铁逃票和个人诚信系统对接,“如果未来有诚信档案,逃票就是信用污点,有了污点就会在很多方面受阻。”他认为提高地铁逃票的“违法成本”除了加大罚款,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个人诚信机制。
不过也有市民也指出,“逃票这问题很难短时根治。”他表示逃票者之所以违法源于个人素质不高,“有的人并不觉得这个是错的,还有人抱有侥幸心理。媒体加强宣传,学校加强教育,社会加强引导,人的素质提高了,这也就不是问题了。”(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卞英豪 陈炅玮 实习生胥玥)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抓好关键补好短板 上海重拳整治环境 |
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 |
电梯又出事!上海长宁龙之梦一男子小腿被夹已截肢 |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
沪地铁1号线早高峰故障数小时 多站客流积压 |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