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当初说好的理财产品,如今怎么变成保险了?”日前,本报962555热线陆续接到十多位读者来电,反映生命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为了推销产品,不惜“偷梁换柱”,将长期的分红保险包装成短期的“理财产品”出售,许多老年人因此投入巨资购买,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花言巧语推销保险
2013年9月,70岁的赵老伯在黄浦区一家酒店参加了生命人寿保险公司主办的产品推介会,其间业务员向他极力推荐一款“理财产品”,称只需每年投入24万元,且连存2年,之后即可连本带利一并返还,其中第一年的收益高达10%,第二年为5.5%,远超银行存款利率。
赵老伯一听就心动了,当场决定购买两份。业务员随即拿来合同,让赵老伯签名,“当时他也没让我看内容,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就签字,有一栏他还让我替女儿签,我也没多想就照做了。”
此后,赵老伯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2年内共缴付96万元。直到今年4月,赵老伯拿出合同一看,才发现这份所谓的“理财产品”,原来是一份自己为女儿投保的“生命富贵花年金保险(分红型)”。根据合同,保单的缴费期多达10年,且合同期满日为2055年9月。换言之,赵老伯不但需要连缴10年保费,本金也得在女儿年满81岁后才能取出。“我已经把毕生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哪还有钱再缴8年?把房子卖了也不够啊!”赵老伯追悔莫及。
赵老伯说,他和女儿曾找到生命人寿交涉,但对方称当初的业务员已经离职,保险合同上又有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签字,证明双方均认可该合同。如果赵老伯提前退保,只能取回约一半的本金,损失可能多达50万元。
提前退保损失惨重
无独有偶,市民陈女士几乎也在同一时间掉入生命人寿的“陷阱”。2013年6月,她在生命人寿保险业务员的“狂轰乱炸”下,同样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签署合同时,陈女士多了个心眼,发现上面写着“保险单”的字样,且缴费期为10年。但业务员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该合同只是范本格式,缴费期一律默认为10年,实际上只需要缴满2年即可取出。陈女士相信了对方,连续2年缴付了5万元。
按理说,今年6月底,陈女士便可以取回本金了,可她没想到,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份保费催缴通知书。陈女士大吃一惊,连忙带着合同前往保险公司讨要说法,但得到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辙:“业务员已辞职,一切以合同为准。”陈女士顿时傻了眼:“如果继续付钱,那是白白浪费资金,可要是退保,我又得损失几万元。”
陈女士说,她后来又仔细翻阅过合同,发现上面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信息错误百出,诸如身份证号码、年收入、电话号码均不真实,“可当时我签字时,这些都没看到。”
保险公司承诺协商
据陈女士介绍,她上网搜索类似案例,发现有相同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于是大家一起组建了微信群。如今,微信群里仅上海的客户就有20多人。陈女士说,大家的遭遇几乎一样,都是参加推介会时,业务员美其名曰“理财产品”,实际上推销的却是保险。其中大多数参会者是老人,对合同细节全然不知,却在业务员的怂恿下签了字,“我们群里有客户已经投入100多万元。”
记者致电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在对业务员进行培训时,一再要求必须遵守规范,不得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销售保险,他们将对此展开调查。至于部分客户反映有“代签名”情况,公司将与对方积极协商,争取妥善解决此事。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购买金融产品时,一定不能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务必看清合同条款,详细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收益、风险等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新民晚报记者房浩)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 |
电梯又出事!上海长宁龙之梦一男子小腿被夹已截肢 |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
沪地铁1号线早高峰故障数小时 多站客流积压 |
湖北荆州一女子被商场电梯卷入身亡 |
崇明一新生儿夭折 疑家人注射化学药剂导致 |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