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申城正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安全防火墙中,让数万台电梯“智慧”起来。网络配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湖北荆州电梯“吞人”事件让人心惊不已,许多人开始对乘坐扶梯有种莫名的担忧。上海是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全城约有20万台在用电梯,我们身边的电梯还安全吗?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申城正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安全防火墙中,已让数万台电梯“智慧”起来,未来公共场所的自动扶梯、升降电梯将被悉数纳入“智慧电梯”计划。一旦有电梯处于“亚健康”或发生机械故障,控制中心就会远程锁定“病灶”,第一时间停止电梯,及时派人现场检查修理。
电脑报出病灶和病因
位于静安区昌化路的上海三菱用户服务中心,中央控制大厅“悬挂”着一张偌大的上海电梯“健康地图”,全市“入网”的约4万台电梯,缩成4万个小红点。一旦电梯发生小毛小病,红点闪烁,电脑屏幕报出具体病灶和病因,如电流异常、电机老化、或是生锈缺油等。维修人员就可以“对症下药”备足工具箱,赶往现场检查修理。即使有电梯仅仅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控制中心也能提前知晓,赶在故障发生前,上门“体检”。
城市越长越高,公共场所休闲越来越舒适,上上下下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是从去年开始,由市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启动的“电梯运行状态安全监控的联网系统研制和应用”,首个示范项目落户上海三菱电梯,率先让全市众多三菱电梯和自动扶梯“智慧起来”。同时,上海新时达电气公司正在开展电梯控制系统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准备让“智慧电梯”从“头”开始。接下来,上海市还在酝酿将地铁、商圈、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的电梯和扶梯,悉数纳入物联网技术项目示范,形成一张安全可视、可知、可控的”智慧电梯网”。
物联网让电梯变得“有头脑”
一部电梯在运行时,成百上千个部件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以往电梯单靠电线连接,一旦出现问题,只能是维修人员到现场一项项检测。应急维修后电梯暂时正常使用了,如果其中暗藏安全隐患,是很难检查出来的。如果给电梯装上“芯”——传感器和芯片,借助物联网技术,电梯就会变得“有头脑”。“智慧电梯”可以监测数十个状态参量。一旦某台电梯有事,远程中心的“地图”大屏即有显示,第一时间完成故障远程诊断,让维修人员足不出户也能快速了解电梯“病情”,现场维修“对症下药”。
除了快速发现故障,它更“聪明”的地方是,能向服务中心实时传输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电梯开关门次数、钢丝升降次数等电梯日常健康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这部电梯近来的健康趋势,什么时候该更换哪些零部件等等。相关的物联网芯片和模块,对于新装电梯,可直接嵌入;在用电梯,也可方便加装。
电梯作为一种关系千家万户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其使用保养类似汽车。在15-20年的使用寿命内,“上路”的第一天即开始了全生命周期的“保养历程”,每台电梯每月保养2次,是国家法定的电梯“体检”节奏。现实生活中,不少电梯业主或物业为省钱,常常是电梯“不坏不保养”,即使检修也是能省则省。目前,国内90%以上电梯企业的售后维保、巡检方式,依靠一支笔、一张纸,例行保养往往“打个勾、画个叉”,有用的笔纸记录信息还无法快速查询、检索和分析。而“智慧电梯网”基于物联网技术系统,让电梯能“开口报错”,维保人员手持移动终端,就能和中央远程监控几乎保持同步,第一时间知晓所辖社区电梯故障,并接受系统派发的“作业包”。“远程监控中心还与110联动,一旦有事故发生,快速应急处置,同时远程监控监督电梯维保现场的安全规程是否一一落实。”市经信委贺奇博士告诉记者。
安全常识“武装至大脑”
电梯扶梯智慧联网,要彻底避免类似湖北荆州的电梯“吞人”事件,市民使用电梯时的安全常识也必须“武装至大脑”。有电梯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物联网技术只能覆盖到电梯的带电部位或重要的机械部件,要将传感器渗透到成千上万个螺钉或大大小小的盖板,电梯成本将大大提高。实际上,电梯使用安全依靠高科技保障的同时,电梯保养维修必须合规到位,市民还需要安全常识牢记于心,比如电梯上不能嬉笑打闹,最好不要穿洞洞鞋乘坐扶梯,步入电梯后即紧握扶手等等。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沪地铁1号线早高峰故障数小时 多站客流积压 |
湖北荆州一女子被商场电梯卷入身亡 |
崇明一新生儿夭折 疑家人注射化学药剂导致 |
上海消防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 |
国际禁毒日:上海严打毒品犯罪 |
上海又进入人口生育高峰 化解入园难准备好了吗? |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