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西兰乳业遭遇投毒威胁,相关部门建议消费者购买奶粉时保持警惕,查看包装是否有被人破坏的痕迹。网络配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张钰芸)昨天(3月10日)新西兰警方证实,正在调查一起威胁新西兰奶粉行业食品安全的事件。有匿名者向新西兰农民联合会和知名奶企恒天然乳制品公司发送威胁信件,要求新西兰政府在3月底前下令停止使用杀虫剂1080,否则他们会让新西兰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由于恒天然是中国原奶及乳制品的主要供应商,这一消息也让中国消费者担忧。
据外媒报道称,新西兰警方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去年11月份,恒天然集团和农场主联合会都收到了匿名信,发信人威胁要用氟代乙酸钠污染配方奶粉。氟代乙酸钠是一种杀虫剂,也被称作1080。
在新西兰,“1080”农药被环境保护部广泛应用,专用于对付破坏种植业的老鼠、白鼬和负鼠,阻止它们大规模繁殖。但是,也有环保团体表示,“1080”农药会给动物的氧代谢系统造成伤害。动物一旦误服“1080”农药,将在48小时内因呼吸系统或心脏逐渐衰竭而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将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因此,有团体呼吁政府停用“1080”农药。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斯考特•盖勒切尔表示,自从接获威胁信以来,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来保护婴幼儿配方乳制品,包括在工厂和超市等零售商加派保安、增加乳制品样品检测以及加强生产安全监督等。“我们已经检测了超过4万份产品样本,没有发现"1080"污染。”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此次受到威胁的恒天然是中国原奶及乳制品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中国多家乳企也在新西兰设立生产线或奶源基地,中国消费者乃至全国消费者都可能感到担忧。“目前新西兰已经加强了保护措施,而生产线上的监控本身就比较严格,再加上新西兰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一段周转时间,海关、进口商对来自新西兰的原料、半成品、产品近期会特别敏感,并加强对1080的检测,所以消费者不必太过恐慌。”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也表示,任何人在生产过程中故意污染奶粉的可能性非常低,尽管如此,仍建议消费者购买奶粉时保持警惕,查看包装是否有被人破坏的痕迹。
相关链接:
中国是新西兰奶粉进口大国
2年前曾曝肉毒杆菌乌龙事件
恒天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占全球乳品贸易的1/3,总部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是新西兰国内最大的公司。
新西兰现在占中国进口奶粉的80%,中国是每年价值150亿新西兰元(100亿美元)的新西兰乳品出口的最大消费国。
2013年8月2日恒天然集团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事件引发在全球召回部分产品。
2013年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检测结果曝乌龙,称原本被怀疑含有肉毒杆菌的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均未发现肉毒杆菌,而是含有一般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梭状芽孢杆菌。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聚焦2015全国两会 |
推进上海城乡发展一体化 |
你是这样的"燃灯者"——追忆上海好法官邹碧华 |
马来西亚亚航一客机失联 机上162人 |
“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 |
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成果系列报道 |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