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新民网 制图
图说:今年上海用人单位总体需求增长。新民网 制图
【新民网•独家报道】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上海市教委今天公布,上海高校有毕业生17.8万人,与去年持平。据悉,就业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科毕业生供不应求,而财经类、政法类、文史类、艺术体育类毕业生则遭遇了需求偏少、起薪偏低等问题。
去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今年预计持平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多,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去年上海的就业情况如何?据统计,上海高校有毕业生17.8万人,截至当年9月1日,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与2012年持平。其中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2%,国内升学和出国的占16%,包括自主创业在内的灵活就业占7%左右。
“从近期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看,总体情况比较稳定。”谈到2014年目前就业状况,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平辉拿出一组数据:截至3月上旬,上海高校总体签约率已超过20%,略高于2013年同期水平,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3%,本科生签约率17%,专科(高职)生就业签约率15%。“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签约的时间段有所不同,目前属于阶段性差异。”
工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财经政法文史艺术难
据权威中介组织调查,北京、上海与深圳继续位居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前三位,本市高校毕业生、外省市高校毕业生、海归留学生、历届跳槽毕业生四类人群共同竞争。为预判201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市教委对本市用人单位需求登记、8个重点行业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需求调研分析。
用人单位总体需求比2013年同期有所增加。截至3月上旬,在上海学生事务中心进行毕业生用人需求信息登记的用人单位有9000家,用人需求总数超过9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需求总数分别有11%和近20%的增幅,相关增幅主要来自中小民营企业。从行业看,制造业、通信业、现代社会服务业需求小幅增加,金融业呈小幅下降。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整体上看,工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应用型技能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不愁。而今年就业的难点主要有三类情况:专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强,学校就业工作相对薄弱的部分民办院校;财经类、政法类、文史类、艺术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可能遭遇需求偏少、要求偏高、起薪偏低、单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部分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有一定难度。
在薪酬方面,平辉透露,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也有一定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专科生的起薪为2000-3000元,本科生为3000-4000元,研究生则为5000-6000元。
据介绍,今年本市高校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人数超过60%。尽管近年来,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回原籍地或其他地区就业人数逐年上升,留在上海就业从过去的90%下降到79%,但受种种因素制约,毕业生获取外省市需求信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赴外省市求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体较大。
大学生充实社区管理队伍困难学生享受千元补贴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有关部门、高校举办了一系列招聘活动,分行业、分类别、分地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岗位。市教委同时透露,还将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今年将在全市推广实施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选聘更多年纪轻、素质好、作风实的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或书记助理。
而对于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政府将加大资助力度: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提供低保证明,不分户籍,可享受1000元求职补贴。
201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将引导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以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为主渠道,同时确保直接落户更直接用于引进上海实施国家战略、建设“四个中心”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紧缺急需人才。(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