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独家报道】“让外来年轻人入住上海老人家中,与孤寡、独居老人结对成为关爱家庭”,日前,一个名为“守夜天使”的老少结对合住公益项目曝光后引发争议,众多市民、网友质疑该项目将老人置于危险境地。
“在目前的社会诚信和法制环境下,加上老人和入住者双方风险责任的不确定性,‘守夜天使’项目的操作方式确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并重新考虑定位和调整。”今天(26日),新民网记者从该项目资助方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分会获悉,本周内将再次召开风险评估会,评估“该项目是否能在目前条件下继续实施”。
“守夜天使”是否继续实施将再次评估
“网友们以很强的公益心和责任感广泛提出了自己对项目的看法、观点和问题,慈善基金会浦东分会为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此次“守夜天使”项目在网上引发的争议,浦东分会方面首先表示感谢,“感谢网友以坦诚的态度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 。”
浦东分会也坦言,通过了解网友们的想法,他们意识到,任何项目的推进除了考虑项目受益人的想法、听取社会服务行业内成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外,还应考虑到社会普通大众对项目的接纳度和感受,“未来浦东分会在资助项目的选择上也会更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以一个社会组织来资助为期一年的‘守夜天使’项目试点,是希望通过回应社区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为政府或社会个人提供一种新型养老方式的启发,同时探讨多元养老方式在普通社区里实践的可行性。”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作为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分会第二届公益创投活动中标项目,“守夜天使”项目经过了严格的海选、专家评审流程,通过15天公示,才正式签约,申请经费近20万元。
作为资助方,慈善基金会浦东分会今日则表示,在目前的社会诚信和法制环境下,加上老人和入住者双方风险责任的不确定性, “守夜天使”项目的操作方式确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并重新考虑定位和调整,“将汇总各方意见和建议,提议招标平台评审专家本周再次召开项目风险评估会,就该项目是否在目前条件下继续实施进行评估。”
“守夜天使”机制不排除本地护理员
老少结对机制设计本身不排除本地护理员、结对关系存续期间有法律文本约定……记者同时了解到,作为项目的发起者,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也在日前对“守夜天使”项目中一些网友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让外来年轻人入住老人家中,成为孤寡、独居老人的‘守夜天使’”一说,聚家养老服务社方面强调, 老少结对机制设计本身不排除本地护理员,“入住者来自浦东地区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日托机构、社工服务机构等公益领域专业工作人员”;同时,对于老人的财产问题,服务社方面称也有法律文本约定予以保障,“结对关系存续期间有法律文本约定:双方不会产生财产赠送关系,老人财产包括房产和现金等会经过公证保密约定”。
此外,服务社方面称,结对老人约定为自理独居非全护理,同时结对合住非强制性,“结对老人必须自愿提出需求申请,并由子女同意;入住者也需自愿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单位和所属公安机关出具相关文书。”
服务社方面亦指出,“守夜天使”项目成本主要用于为补贴老人资金和机构提供服务,“老人提供的住房费用全部折算为专业入住者和项目合作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并经评估后供选择。”(新民网记者 李欣)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