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高科技抢先看!可折叠手机不只是梦想 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摄制 徐寅冬
图说:可卷曲、可折叠的电视、电脑、手机有望变成现实。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你听说过可卷曲或可折叠的电视、电脑、手机吗?你相信秸秆、水葫芦等生物废弃物可以在水中分解变成燃料吗?……这些大家都可以在2013工博会高校展区找到答案。在今天举行的工博会高校展区高新材料专场发布会上,新民网记者就抢先看到了这些高新产品的“真容”。
可卷曲、可折叠电子设备有望面世
试想有一天,我们下班回家,将可卷曲电视取出,像古人释卷一样,平铺在墙上;试想有一天,我们衣服上的个性化装饰取代了硬邦邦的手机……由于石墨烯这一新型材料的出现,研制出可卷曲、可折叠的显示屏的梦想将在不久变成现实。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陈险峰教授、陶海华博士科研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光/臭氧真空型设备,通过利用紫外光化学反应对石墨烯进行清洗和掺杂,有效提高其导电性能,这有助于它在产业化过程中作为一种透明导电材料,在可弯曲、可折叠电子显示器中应用,从而让可卷曲的电视、电脑、手机变成现实。
课题组陶海华博士介绍说,在传统的平板显示行业,ITO薄膜是人们采用的常规材料,但因其质地脆、成膜温度高,不适宜用于普通的柔性有机基底材料上。石墨烯用于电极材料时,其主要是由单层或几层碳原子薄膜支撑,将大面积生长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任意柔性材料上,并随之弯曲、折叠。
今年,三星曾公布过一款概念机型,即可折叠的智能手机。陶海华博士表示,与目前所知处理石墨烯的化学液体的方法相比,紫外光/臭氧真空设备在处理过程中更加环保无污染。同时,可以更有效清洗石墨烯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使表面更加均匀,提高光学透过率,从而把石墨烯的导电性能提高到与ITO薄膜相当的水平。
据悉,目前该课题组正积极探索与高科技产业公司的具体合作事宜。可卷曲或可折叠的电视、电脑、手机问世,也指日可待。
环境污染“祸首”变身新型清洁能源
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水葫芦丛生影响水环境,如何应对这些垃圾,又避免二次污染?在今年的工博会高校展区中,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队带来最新研发的“生物质废弃物水热分解新技术”,这一技术可以让秸秆、水葫芦等生物废弃质垃圾在水中分解,提取之后变成像石油一样的新型生物质染料,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来源。
“在水热条件下,先把废弃物粉碎,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条件下让它们分解,转化成复杂的液体混合化合物。”课题组张士成副教授介绍说,此项技术还能高效地将需要的部分提取出来,制作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比如生物柴油、可用于化妆品制作的香料等等。
据介绍,该技术已经在少数企业进行了中试(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即中间阶段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不久的将来,由水葫芦、秸秆、浒苔制备的生物质柴油有望很快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生产,最终广泛应用。
“镀膜”太阳能电池提高吸收效率
太阳能电池也越来越受到普通市民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纳米中心将在今年工博会上展出一款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率和光电转换效率,还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现阶段,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仍然很高,发出1千瓦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因此有人说,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光电转换效率离真正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些问题,华东师大物理系纳米中心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和改进。
据介绍,与过去单一磨减反膜相比,这种宽带符合减反膜能有效降低电池对光的散射,实验室条件下可将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从原来的67%左右提高到90%以上。同时尝试在结构表面吸入一层有特殊“纳米粒子”光转换层,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可以提高电池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徐寅冬)
图说:秸秆、水葫芦等环境污染“祸首”,将有机会变身新型清洁能源。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摄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41111 021-52921234转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