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7月4日,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公司首款公共事业费燃气IC卡网上充值产品“口袋充”,首期与南汇燃气、松江燃气、松江水、奉贤燃气等机构合作,为超过70万户上海居民提供公共事业费IC卡网上充值服务。
据了解,上海郊区燃气费大多采用一户一表一卡的使用方式,用户使用燃气需要持燃气IC卡到燃气机构线下营业网点或指定银行服务网点进行充值。这样的传统缴费方式难免存在营业网点较少、营业时间固定等诸多不方便的“缴费难”问题。
付费通推出的“口袋充”产品,居民只需下载登录付费通APP,通过手机蓝牙连接APP和“口袋充”设备,即可使用个人银行卡、付费通卡、微信支付等多种网上支付方式,快速完成燃气IC卡的余额查询和实时充值,整个过程不足1分钟。
这是付费通十四年来深耕公共事业费账单支付领域的又一创新产品,也是可以支持公共事业费网上充值的家用智能设备。目前该产品已经支持上海南汇燃气、松江燃气、松江水、奉贤燃气等四家机构IC卡网上充值,大约70万户居民可以率先使用该产品,足不出户,在家充值。
此前,付费通与松江燃气合作,面向松江居民试点发布了“口袋充”产品,松江地区300多位居民在使用“口袋充”后对其“足不出户,在家充值”的功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付费通产品研发部门持续对“口袋充”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快速迭代,以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上海使用IC卡燃气表的居民超过100万户,主要集中在郊区,其中南汇燃气约为30万户、松江燃气约为28万户、奉贤燃气约为15万户。付费通公司负责人表示,“口袋充”产品的推出将真正实现上海地区包括郊区居民家庭公共事业费账单查询和支付的电子化,更方便居民管理自己家庭的各类账单。
付费通此次发布的“口袋充”产品从技术上不仅支持上海市公共事业费机构接入,也支持全国IC卡充值机构接入。据介绍,目前全国使用IC卡充值公共事业费的用户已达到千万级,而且市场需求量日益剧增。付费通业务人员已与相关机构初步对接,计划面向全国推广“口袋充”产品。同时该产品也可根据居民实际需求,支持加油卡、交通卡等多卡种的充值功能。
附:“口袋充”燃气IC卡充值业务流程图
第一步:
登录“付费通app—首页—全部—IC卡充值”,并选择所需连接蓝牙设备
第二步:
选择燃气IC卡所属机构查看账户信息,选择充值金额
第三步:
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支付成功后一定要点击右上角“返回付费通APP”,进行写卡
第四步:支付成功后不要立即拔出IC卡,需进行写卡操作,写卡成功后充值完成
# 关于付费通 #
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各公用事业出账机构及银行单位共同设立,率先建成了全国超大的EBPP平台(Electronic Bill Presentment and Payment,电子账单呈递与支付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市民家庭生活中的各类传统纸质账单的电子化整合、信息交换、呈递与支付,向居民家庭提供安全、便捷的一站式电子账单查询及支付服务。
2011年5月18日,付费通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单位之一;也是2016年首批续展成功的支付公司。截止2016年底,付费通已为上海1/3家庭提供了水电煤、宽带固话、有线电视、房产税、物业费、法院诉讼费、车辆罚没款、少儿基金等账单服务,付费通注册用户数突破700 万,平台累计账单交易达8.6 亿笔,累计交易金额突破700 亿元。
【广告】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