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在6月28日,特赞创始人及CEO范凌受邀出席“聚焦中国:数字化转型 (China in Depth: Digital Transformation)”会议,就中国数字化改革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看法。
范凌认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填补了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内的基础设施不足,因此,互联网或数字相关的行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意义。范凌提到,数字化转型无疑影响着组织形式的变革,未来的组织架构也许不再需要自上而下的强管理,而更需要水平的交互,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未来人的工作方式和平台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
随后,针对供给侧指数化、平台化在数字化转型下半场中的机遇,范凌分享了五个观察。
第一个观察是“需求侧的极度细分”。数据算法已经成为可支配化要素,消费者数据变得越来越精准和深刻。而过去的几年时间,中国开始越来越强调人性经济,而人性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产品数量的极少化和产品品类的精细化,人们可以拥有专属的个性化产品。
第二个观察是“供给与需求的断层”。需求侧也就是消费者那一侧已经实现了“千人千面”,比如亚马逊、淘宝等网站的智能推荐,但在供给侧,服务、产品和营销等内容的供给还是保持传统的模式。因此,当要服务一个平台经济和消费者的时候,同样供给侧也需要平台化。这也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或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观察是“在线、连接和交互”。最早,人和数据的连接在非常外部,人们最开始在google上实现信息的连接和共享,接着在Facebook上实现关系的连接和共享,再之后在airbnb上实现房屋财产的连接和共享,再之后,互相连接的是人的技能、人的身体,再之后是人的大脑,这与脑机交互其实是类似的概念,统一这个连接的接口就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整个网络中的接口实现统一的时候,数字化才能够成立。
第四个观察是“超细分个体的涌现”。随着人的自由化,更多高技能的人逐渐脱离组织,终极的场景应该会是“组织或者公司被平台和个人取代”。范凌提到了“超细分(Hyperspecilization)”概念,他解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被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恰恰来自于自己最特殊的技能。通过数据算法,通过平台,个人的价值机会被全世界调用。这种数据对接的能力,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在数字转型中的很大的机会。”
第五个观察是“人机交互的新组织”。范凌提出,我们要重新思考组织的价值和组织方式。过去,我们认为一个组织最高效的方式是通过把人才聚集起来,完成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这种观点正在发生改变,面对数字化转型和平台的发展,组织要去积极寻找和外部接触的优势。
范凌博士是特赞Tezign.com创始人及CEO,特赞是一个技术型解决设计创意需求的互联网平台,获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风险投资,已服务超过4000家国内外中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包括联合利华、阿里巴巴、国际特奥会等。范凌博士是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并在2017年发布了首个《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
201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2016年入选美国阿斯彭学会(Aspen Institute China Fellow)和阿斯彭全球领袖网络。范凌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同济大学,曾经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
“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提议设立,于2007年开始在中国大连举办。其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可以共同规划未来工商业发展远景,并同世界1000强公司、各国和地区政府之间展开对话的互动合作平台。因其与每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相辅相成,所以也被誉为“夏季达沃斯论坛”。
此次年会围绕推广以人为本的技术、引领持续再创造、创造可持续系统、应对地缘经济变化四大议题,展开了200余场会议和讨论,吸引了来自80多国家的2000余名社会政要、商界精英,意见领袖及媒体领袖的参与。
【广告】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