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当地时间1月9日,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总部会见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并接受《全球能源互联网》和《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英文版赠书。双方就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形成重要共识。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及联合国有关方面负责人陪同参加会见。
刘振亚首先向古特雷斯正式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表示祝贺,介绍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以及合作组织有关工作情况。刘振亚表示,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倡议提出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成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实现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刘振亚在介绍中指出,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其中的万分之五即可满足全人类的能源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是: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为中心、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格局,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发展方向是:实施“两个替代”,实现“一个回归”和“一个提高”。可有效应对全球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解决12亿无电人口用电等问题。刘振亚从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结合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
刘振亚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造福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落实《巴黎气候协定》,促进南南合作,减少贫困,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合作组织将在联合国的支持和帮助下,发挥综合优势和平台作用,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推广传播和形成共识,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刘振亚还向古特雷斯介绍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信息、交通即瓦特、比特、米特“三(特)网融合”,促进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古特雷斯对刘振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高度赞扬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和中国在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经济、绿色、高效的方式实现世界各地电网的互联,将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形成最优的能源消费模式,对于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等2030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古特雷斯充分肯定中葡两国在葡萄牙电网公司(REN)等项目上的务实合作,认为中国在特高压输电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中国方案”应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引导各成员国共同参与和推动全球联网。古特雷斯现场指派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ESA)作为牵头部门与合作组织进行沟通对接,研究并进一步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当日,刘振亚还分别与联合国副秘书长吉安钱德拉·阿查里亚、马吉德·阿卜杜拉齐兹和吴红波举行了会谈,结合其各自分管领域就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就下一步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取得广泛共识和初步成果。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