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玫琳凯中国携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成立“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这个标志性事件被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称为“玫琳凯中国的公益事业的分界点。”
2001年,即在玫琳凯盈利的首年,就开始了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合作,开启了了其公益事业的篇章。10多年来,玫琳凯在公益事业的投入上已过1亿。
2014年之前,每年玫琳凯中国都会开展很多公益项目,但这些项目都是公司主导、出资和推动的,项目的选择与捐赠的决策也由公司管理层做出。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成立后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和管理决策方式与以往不同。”,据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介绍,基金由管理委员会来决策管理和监督,其成员分别来自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代表、玫琳凯中国管理层代表、员工工会代表和销售团队代表;基金来源方面除了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外都是员工与销售团队的捐赠。
“也就是说在公益行动方面,玫琳凯将‘两条腿走路’,公司主导的公益活动会继续进行,但公益基金的方式不再是公司拖着大家走,而是员工与销售人员一起积极推动,并借助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专业力量,以规范、科学和系统有效的办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麦予甫说:“成立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初衷是让所有玫琳凯人共同创造价值,进一步传承企业的感恩文化。”长期以来,玫琳凯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也要用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
为了孩子的微笑
据多地调查显示,目前,贫困地区学校残破的课桌椅给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亟待更新。为此,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扶持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在今年5月推出的“快乐课桌”,希望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开学后送去一个惊喜,还携手麦予甫及两位画家一起开展“为了大山的孩子”慈善画展。
热爱艺术创作的麦予甫在画展中献上了自己的14幅画作,其中一幅名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画作是他特别运用玫琳凯的彩妆创作的,该画作曾在基金成立仪式上拍得76万元,现已全部捐给了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
在画展上,玫琳凯中国还通过售卖慈善明信片等方式筹款,7月至今,共售出超过4800份慈善明信片,筹款超过27万元,能够为孩子们更换1500套标准化课桌椅。
感恩公益基金扶持的另一个项目是“微笑行动”,通过国际儿童医疗慈善机构微笑行动(OperationSmile),帮助治愈世界各地患有唇腭裂的孩子们。唇裂、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调查资料表明,在中国每55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例唇腭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唇腭裂患者——240万名。一般这样的手术费用大概需5000元,这对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开支。今年10月,该项目在河北邯郸已为近20名女童开展手术,11月还将在南京开展手术。到2015年,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计划为200名贫困女童带去免费唇腭裂手术。
此外,2014年起,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还把基金投入到“星与心愿”自闭症康复教育联盟教师培训项目,通过与青岛以琳特教幼儿园合作,帮助自闭症孩童获得专业治疗。今年9月,第一期特教老师培训已经展开,明年还将开展2~3次培训。
价值观引领感恩行动
“基金的成立不仅可以方便大家随自己的心愿、随时随地地捐款;同时,考虑到玫琳凯人遍布全国各地,基金今后会在各地找寻优秀的公益项目,从而让她们在自己业务所在地方便地参与活动。”麦予甫说。
在麦予甫看来,企业投身公益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但企业无法走到每一个角落。玫琳凯中国成千上万的直销员都是与社会的接触点,影响并推动销售队伍参与社区服务等感恩行动,这股力量是庞大的,也是企业无法代替的,所以玫琳凯中国也鼓励员工与销售队伍参与到感恩行动中。
一个例子是,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扶持的帮助唇腭裂儿童的“微笑行动”,10月在河北邯郸帮助孩子进行康复手术时,除了提供手术的相关费用,更重要的是,35位玫琳凯的非医疗志愿者们在手术前后的一个星期中一直陪伴在她们身边,为孩子带去关爱。
快乐课桌项目也是如此,玫琳凯人不只是捐钱为孩子们购买课桌,还会带着新书包等孩子们需要的物品去看望他们,并与他们结成“对子”,希望能提供长期的关注和帮助。
让麦予甫感到骄傲的是,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的来源,除了公司自身投入的100万初始款项,还有后续长期在玫琳凯的销售队伍和员工中进行募款,从5月份基金成立至今半年间,员工与销售团队的募捐已经超过500万元。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