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对业态的洞察与应变。作为LTE第一阵营供应商,华为参与了全球超过一半以上商用网络的部署,包括100多个首都和9个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观察到了移动宽带时代用户诉求及行为、业务形态、网络架构等多个领域的种种变迁,并分析提炼出其中最关键的趋势与特征。
在由华为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4年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汪涛提出并解读了推动移动宽带产业发展的九大驱动力,以引导整个产业的前进方向,协助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生态系统各方从无线中发掘“无限”的商业机会。
已经在电信市场上成为“No.1”的华为正试图针对未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华为认为,未来将是一个人人共享,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它亦将“构建更加 美好的全联接世界”目为自己的愿景与使命。而这一概念,以及它所作出到2025年全球将会产生1000亿个联接的预测、首次对国家和行业联接水平进行全面客观量化评估的全球联接指数(GCI)都已广为流传。
驱动力之一:用户体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现在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将带来溢价、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移动宽带时代的特点即为,谁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能获得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服务使用量,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移动数据流量大幅度增长,流量货币化也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宽带网络的体验是运营商创造收入的关键,成为第一生产力。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论坛上亦强调,面向未来,网络体验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汪涛表示,在2G/3G时代,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主体是语音和短信,用户体验并非一个独立的概念,等同于网络质量。而到了4G为代表的移动宽带时代,用户体验不仅取决于网络,也会取决于内容分发和内容源,成为了用户“所感知到”的质量,因此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业务结果,必须对网络进行调优。
驱动力之二:“三秒钟”。视频和网页浏览是移动宽带时代两大主流业务,而业务等待时间是人机交互中的最关键体验 指标。华为的移动实验室(mLAB)与大学机构研究结果发现,从点击播放按钮开始计时,2秒之内95%以上的实验者保持良好的注意力,3秒之后注意力开始 分散,当等待时间超过5秒70%的实验者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当等待时间超过9秒仅剩下20%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基于研究,可以根据等待时间将移动宽带网络分为3个不同的体验级别,“三秒钟”即用户等待时间小于3秒意味着优秀的网络——如果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保证达到“三秒钟”的指标,用户体验就会很好,小于5秒为良好网络,而小于8秒则堪堪可接受。
针对如何做到“三秒钟”,华为认为需要运营商、内容供应商、手机厂商在内的生态系统各方一起合作。比如内容供应商根据终端设备进行内容适配,运营商在增强网络性能的同时,可以下沉的CDN缓存,使之更靠近用户侧以降低网络时延。
驱动力之三:视频。视频是推动网络数据流量增长的主力,与运营商的收入直接挂钩,运营商还可以基于视频开发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华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以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超凡蜘蛛侠2》为例,总共时长2小时21分35秒,内容网站根据网络情况推送不同 码率的视频,这样消费者在不同的网络体验情况下消费一部电影所产生的流量差距颇大——1080P为6.37G、720P为2.3G、360P则为 0.58G。
更重要的是,视频将重塑整个移动宽带。它将重新定义管道、重新定义业务模式,乃至重新定义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收购电视媒体或内容供应商,或者成为其股东。
YouTube的Eric Mauskopf表示,到2018年,预计视频流量将占网络整体流量的79%,其中有一半由CDN来提供。移动视频流量也将出现大幅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70%。 同时,从标清到高清到未来的4K,单个视频的带宽需求也直线上升。YouTube正与其合作伙伴提高视频的编解码效率以占用更少的带宽,并投资一些减少缓冲时间的关键技术。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newteahouse
无节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
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xinminwangshi
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
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
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52921234转604208 新民网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8:00
[展开/收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